第一百二十六章 遼地(1 / 2)

.,

從深秋到整個冬天,陸寧都是在汴京度過的,其實以文總院身份休息了月餘時間後,入冬以後,陸寧便日日上朝了。

對聖天子這種不時突然勤政,又突然會長期不在京城的狀態,內閣群臣早已習以為常。

整個冬季,最重要的還是各地水利工程的督辦,現今來說,水利之事,每年都不能放鬆,不僅僅是河防,也包括農田灌溉的引水工程,水災旱災,都要重點防範,不然一旦出了亂子,就可能動搖國本,畢竟現今時代,對大災的承受力,還是很難的。

此外,還有在遼東的戰事,從陸興領軍攻克錦州,其後三四個月,遼東成了鏖戰之地,在陸興領河北、河東兩軍攻克契丹東京遼陽府,水軍登陸平定遼東半島時,在北線,耶律罨撒葛也被耶律賢擊潰,逃去了東海女直地。

耶律賢上表,自稱是“遼北王”,其對內應該還是自稱皇帝,但送上中原的表章,卻是以臣子自居,中原皇帝曾經封他“遼北王”,他便以此作為名號。

顯然,耶律賢及擁護他的部族首領們,現今覺得和中原王朝繼續硬抗極為不利,是以,才暫時對中原稱臣,以獲得喘息發展之機。

隻是,耶律賢和耶律罨撒葛激戰之時,寒冬之際,一支軍醫隊在北寧軍兩營士卒護衛下,進入了中京一地。

中京一帶在夏季爆發瘟疫後,甚至因為有遷徙逃去上京的人口,在上京一帶也傳染了許多人,由此,中京地同樣被北方契丹人視為畏途,也和承德衛一般,采取了極為殘酷的封鎖,凡是發現由中京、建州等地逃難的難民,都遠遠便射殺。

隻是,寒冬時,疫情可能減緩北遼契丹自然也不知道,是以中原軍醫,士卒很輕鬆的就進入了中京。

其實,中京一地,地廣人稀,夏季爆發的瘟疫倒不至於令這遼闊草原變成紅塵煉心沈清,但巨大的恐慌,以及一些小部族幾乎滅絕性的死亡,還是使得存活下來的所有幸存者都惶惶不可終日。

齊人的到來,根本沒遇到反抗,反而,帶來藥物,又教授他們如何防疫,燒毀屍體等等,卻令幸存的契丹、奚人、渤海粟末靺鞨人、漢人等等,宛如絕境中見到了救世主,齊人自然成了他們的恩人。

是以,當北寧軍將領,宣讀聖諭,在原偽中京設北寧衛,為聖天子皇莊牧場,方圓三百裡內,所有農戶牧戶獵戶,都為皇家莊園牧場的奴戶時,反而令這些幸存者欣喜若狂,因為這代表著,他們的命,就是中原大皇帝的財產,中原大皇帝,自不會令他們白白的死去,而是會想辦法,遏製這場大疫。

其實軍醫隊及北寧軍進入中京時,又是寒冬,瘟疫已經漸漸平息,該傳染死去的人已經死去,幸存者,也就幸存了下來,齊國軍醫隊,也就是最後臨門一腳的防治。

在確信中京一帶疫情已經平息後,北寧軍,也全部開拔,駐防北寧衛。

與此同時,正是陸興率河北軍、河東軍攻克遼陽府之時。

聖天子諭旨很快也到了遼陽,設遼東道,改遼陽府為遼寧府,為遼東道治所。

同時河北軍和河東軍招募各族勇士擴編後,拆分為河北軍、和河東軍、遼東軍,遼東軍駐遼寧,河北軍回返幽州,河東軍回轉大名府。

實際上,這次拆分後,河東軍僅僅保留兩萬士卒,河北軍四萬士卒,遼東軍五萬士卒。

遼東軍編入的是最為精銳的士卒,同時,全部轉為軍戶,親眷遷徙去遼東。

與此同時,在汴京和諸妃歡度新年之後,陸寧則啟程前去北寧衛。

雖然諸妃都不放心,永寧和貴妃、德妃都出言相勸,畢竟那裡是大疫之地,誰知道到底有沒有真的平息?

但聖天子鑾駕,還是在二月份,到達了北寧衛。

北寧衛的各族奴戶,激動無比,一些本地還會爆發大疫的流言也漸漸消失。

聖天子不惜萬金之軀,親自冒險來北寧衛,更接見各部奴戶,和他們聊天,聽他們所需,這簡直是前所未聞之事,令他們感激涕零,不知該如何感恩。

與此同時,中原之民,也漸漸有遷徙來北寧衛的,包括許多南洋奴。

當然,遷徙來的內地民戶和南洋奴,少量開墾,大部分,還是作為牧戶,隻是,變成了小範圍遊牧。

其實農墾也好,過度放牧也好,都會破壞草原的水土,使得漸漸沙化。

將草原變成耕田?從來不是解決遊牧的辦法,而是扯淡。

而遼東地,遷徙來的農戶、南洋奴等等,自然便是為開墾土地而來了。

與此同時,北寧衛、承德衛、錦州和遼寧城,也在不分日夜的築城。

當然,現今人力資源很緊張,初春,主要還是開墾土地,建磚窯、軍械場等等,城防現今隻能先用夯土,爾後,再用磚石加固。

聖天子鑾駕,看似還在北寧衛的時候,文總院,出現在了遼寧府。

此次文總院被授尚方寶劍,遷桓州團練使,領遼東撫慰使,安撫治理遼東周邊黑山白水諸部,同時處理和“遼北王”耶律賢,對雙方實際控製區域的劃分。

對“文總院”有一些了解的,自然便知道,治蠻治胡,“文總院”頗有些才具。

桓州,在鴨綠江畔,是高句麗時代都城丸都城所在,不過原本的丸都城早就毀於戰火,現今不過是在舊址重建的土城而已。

桓州是契丹滅了渤海國後所設,遷徙來的,都是原渤海人,多數是粟末靺鞨人,少數漢民,而原本的契丹戶多已經逃亡。

在遼東,陸興統軍和契丹鏖戰,幾乎和中京地走了兩個極端,屠城滅絕契丹部族的事情,所在不少,當然,陸興便是奏報也寥寥幾筆,大概以後,這種血淋淋征服手段,也隻有野史才有記載了。

所謂“犁庭掃閭”,其實就是一種種族滅絕政策罷了。

桓州的契丹戶,自然是聞聽這些可怕之事,聽得耶律罨撒葛逃去東海女真地後,也跟著逃亡。

但實際上,現今東海諸部女真,還未在契丹人治下,也就是所謂的生女真,逃亡去的契丹人,隻怕,也是羊入虎口而已。

而陸寧任團練使的桓州,緊鄰鴨綠江,南方的鴨綠江兩畔,同樣是未屈服契丹人的鴨綠江生女真各部,

桓州之西北,則是回跋部女真,是已經接受契丹統治被契丹編入部族的,熟女真之一支。

陸寧來桓州,除了看一看熟女真、生女真現今到底都是什麼狀態,自己該如何治理外,也在準備,儘快將國境線推進到大同江,不管前唐還是渤海國,和高麗人都是以大同江為界,而現今,卻正是高麗人漸漸北進,向大同江和鴨綠江之間擴張之時。

契丹戰敗,高麗現今國主王昭可是個人物,必然趁機北進,不過鴨綠江及長白山諸部女真不是那麼好相與,桀驁不訓,野蠻好戰,倒是暫時遏製高麗人擴張野心的“好幫手”。

桓州,西北距離耶律賢擊敗耶律罨撒葛後占據的黃龍府八百裡,東南距離大同江畔的高麗西京平壤六百裡。

陸寧現今考慮的,便是這南北兩處,黃龍府和平壤城。

當然,此外還有東北鴨綠江上遊的淥州,渤海國時期又稱鴨淥府,還存在一個渤海民起義建立的政權,叫定安國。

實際上,淥州渤海民謀反是反抗渤海國苛捐雜稅,還未被撲滅,契丹就滅了渤海國,淥州這所謂的定安國,因為在鴨綠江對岸,山勢險峻,加之附近鴨綠江、長白山各部生女真還未被征服,是以定安國倒是殘存下來。

曆史上,定安國甚至曾經遣派使者去和宋約定一起進攻契丹。

而直到十幾年後,契丹人真正出兵征伐生女真,定安國也隨之滅亡。

而現在,這小小定安國,巴掌大地方,最多一兩萬人口,也就等於一個稍大的部族,卻也不得不令陸寧琢磨,該怎麼招降他們。

契丹人容忍生女真,容忍這定安國存在數十年,便可以知道,白山黑水之地,征討這些小小部落,實在困難重重。

而現今,這些難題到了自己麵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