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B的前身,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與越南等現代戰爭中出現的特種作戰概念。
他們是非傳統戰爭的專家,主要以小分隊的方式入侵敵人後方,滲透方式也非常特彆:跳傘、繩降、潛水,爆破等,並擅長於夜間行動,搜集情報,以及深入危險地帶執行特定目標任務。
現代戰爭結束後,各國原以為特種作戰的概念不再適用。
直至20世紀70年代,全球恐怖主義的出現,才徹底轉變了觀念;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80年的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人類首次直播反恐作戰,英國SAS特種部隊在僅11分鐘之內,消滅了5名恐怖分子,成功解救26名人質,轟動世界,也從此讓人們了解室內近距離作戰的強大。
這套戰鬥技巧和戰術與傳統的野戰、叢林作戰等完全不同,而且多應用在敵人指揮部、大樓、民居、小巷等室內狹小環境,所以這種戰術稱為“室內近距離戰鬥”,目前廣泛應用於各國軍方及警方的突擊隊、反恐部隊等特勤單位。
恰好。
顧幾所學專業的主修訓練之一,便是警用CQB戰術。
與軍用CQB側重重火力強攻打擊不同,警用CQB更多使用的是輕裝備,需要講究更多的切入技巧,眼下所麵對的情況,正處於他的專業範圍之內。
穿過走廊,連續拐了兩個牆角,眾人仍舊沒有聽到什麼異常的動靜。
就在大家稍作放鬆的時候,倏地,一陣隱隱約約的槍響,出現在牆壁之外。
作為隊伍後尾警戒的費爾森側耳仔細聽了會兒:“從外麵傳進來的,好像還是一層大廳登機口的方向。”
“會不會是暴徒準備強攻了?”
一名年輕聯邦警察擔心道。
“不會,監控中心最後報告車輛消失,證明暴徒是想要隱藏滲透入侵點,沒必要現在又大張旗鼓地從正麵出現,這不符合常理。”
顧幾很快否定,沉冷道:“正麵進攻,絕對是敵人的‘煙霧彈’,繼續執行任務,注意警戒。”
身為戰術指揮官,他需要時刻凝聚小隊信念,並樹立自己的指揮權威,否則危機時刻,很容易被暴徒打散,甚至沒人聽從他的命令。
畢竟這隻是一隻臨時拚湊的隊伍。
眾人一聽他語氣這麼堅定,便放棄關心外麵的情況,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機場工作區走廊。
就在顧幾順利拐入下一處拐角時,噠噠噠!
“啊!”
走廊內,一串突兀炸裂的槍響,伴隨著不明慘叫,瞬間驚動了所有人,好像正是前方,但前方的走廊處,卻有一道米色金屬防盜門攔著,根本無法看清後麵的狀況。
“準備破門!”
左手一揮,顧幾指著五號位置那名中年警察,後者聽到命令後,頓時加快速度,沿著牆邊跑到了隊伍的前側,小心翼翼來到了那間大鐵門邊,右手緊緊攥著門把手,呼吸急促,似乎非常緊張,直到看到顧幾堅定的眼神,才逐漸冷靜下來。
“破門!”
嘎吱!
命令與開門幾乎是同時發生,在中年警察向內拉開大門的那一刻,顧幾徒然抵肩持槍衝入貼左牆下蹲,二號位吉莉安緊跟其後,貼右牆站立,槍口交叉瞄準前方路口,接著三號位吉米從中間切入,三人瞬間在狹窄的走廊內形成了一組小火力網。
而隨著視線逐漸鎖定,前方是一處漆黑的拐角,無人。
“安全!”
顧幾報明情況後立即起身,繼續貼牆緩步向前,結果“轟隆”一聲巨大的爆炸,回蕩在狹窄的走廊內,刺激得眾人耳膜生疼,並有火光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