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軍退行十裡,袁氏請封董卓——嗯?太師?”
她手一抖,信帛飄飄然落回幾案上。秦楚擰起眉毛,對麵郭嘉荀彧表情也變了變。
“‘太師’乃前朝最高之官職,地位在三公之上,我朝早已廢除,袁本初……”
“袁本初虎質羊皮,難成大事,”郭嘉毫不猶豫地接上。他是寒門出身,眼光犀利,評價袁紹時才不在乎什麼門閥地位,“誌大才疏,他從最開始就入了圈套。”
秦楚咦了一聲,饒有興味地斜靠在憑幾上,叼了半塊綠豆糕,咬在嘴裡含糊問:“奉孝覺得這是圈套?”
“自然是圈套。”郭嘉笑了,伸手一取,將另外半塊糕點撚起來啃了一塊,“文若知道的吧。”
“……”顯然在場的隻有他還嚴格遵守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範,荀彧看了眼坐沒坐相的秦楚,無可奈何地指了指自己的嘴角,對她示意道:“有碎屑。”
緊接著,他有條不紊地開始講述:
“董卓有一謀士李儒,為人陰沉有心機。主公曾說入京時被董卓找上門意欲結盟,大約就是此人的主意——主公與董卓同樣來自西涼,可袁家視董卓為麾下鷹犬,自會想方設法保住此人。
倘若結盟,董軍無論做出什麼,大約都是由主公承擔後果。”
“我家畢竟不如袁家得勢,何況父親還習慣低調。”秦楚冷笑了一聲,“還沒進雒陽城就開始謀劃,也難為他這‘淩雲壯誌’了。”
荀彧繼續道:“因此我想,此番董卓預備帶兵進入城內,應也是他的手筆。
“一方麵,董卓進城前已將打算告知於天子,次日施行雖不合理,但也可想方法找補。
倘若無人阻攔,自然能取得最好的結果。
“再者,董卓手中除了自己的西涼精兵外,又收攏了大量何進舊部,兵馬眾多。
即使受到阻攔,對方又剛好寸步不讓,勝算也極大,又能夠震懾京中官員,亦是好事。
“第三則是眼下的情況。倘若攔截的人是袁本初,以他對顏麵的重視,應會不論方法而竭力阻止他進城。
這種情況,向他索取更多政治籌碼才是上計,畢竟袁氏一派遍布朝堂,其地位舉足輕重,通過他們來實現地位的‘名正言順’,比起強行入城更加有效。”
真要細究起來,李儒也未必想了這麼多,說不定此時的情況隻是因為“董卓忍不住了”而導致的。
不過實在歪打正著,荀彧的說法句句在理,在兵力占據上風的情況下,董卓無論做出怎樣的決定,似乎都是有利的。
“那還真是穩賺不賠。”她隨口感歎了一句,“丁建陽大概要失望了。”
對袁紹失望。
丁原最開始就表現出了武官的剛直勇武,對董卓的跋扈驕橫深惡痛絕,找上了同被何進召入京城的秦楚,有意與她結盟討伐董卓。
此時董卓又行叛逆之舉,袁紹征他上場,他即刻帶著士兵前往,不想沒打幾把就開始談判,實在是倒黴得很。
郭嘉反而微笑了起來,意味深長地道:“對主公不是好事嗎?”
當然是好事,畢竟“千軍易買,一將難求”,丁原麾下的呂布與張遼都是千載難逢的名將,她可不想拱手讓人。
秦楚眨了眨眼,隻裝作沒聽懂:“奉孝這是什麼意思?”
郭嘉搖搖羽扇,對她投以“你不誠實”的目光,但笑不語。
“主公賞識張將軍,也可向丁建陽討要。”荀彧對這兩個沒正形的主臣無奈了,他有點沒脾氣地看著秦楚,對她露出一個淺淺的笑容,比總角孩童的蒙師都春風化雨:
“從事之職地位不高,丁建陽又迫切地想與主公交好結盟。這點要求,想必他不會拒絕。”
“唔。”秦楚摸摸下巴,荀彧在軍中諸事上算計得都很仔細,不過平日這些不痛不癢的小事倒是表現得相當端正。
她還在考慮要不要看著董卓利誘呂布再暗害丁原呢……這種“直接索要”的方法也是可以的嗎?
反正秦楚自己下慣了黑手,從來沒考慮過這點。
她想了想,感歎道:“文若真君子啊。”
荀彧不明所以:“主公?”
反倒是郭嘉聽了她這話,手中鵝毛扇也搖不起來了,挑了挑眉,目光不閃不避地指向了“真君子”荀彧。
荀彧似是察覺到他的目光,轉過頭,對著他微微一笑。
作者有話要說:郭嘉:笑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