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1 / 2)

公元190年整個夏季,中原大地上都彌漫著硝煙的氣味。以“袁術擁立陳留王”為起點,這場充滿政治色彩的戰爭一直持續到七月,加入戰場的角色也越來越多,至此,天下幾乎亂得看不清局勢。

徐州刺史袁術私下與揚州豪強達成交易,以藤蔓攀爬之勢將自己不穩的根基紮與南方,借著“四世三公”之名與大批的物資錢財,硬生生地開辟出一條可行之路,將豫州刺史孔伷拉入隊中,拖延了秦楚大半個夏季。

與此同時,看似沉寂的北方袁紹也緩緩伸出了觸須——從去年逃離雒陽起,這位抱負不凡的世家子便開始招兵買馬,廣納人才,在冀兗一帶收攏眾多文士武將,又在辛毗許攸等謀士的幫助下,不露聲色地布下暗線。

去歲冬季,袁紹派許攸前往雒陽,令其擔任使者商議聯姻之事,現在看來,不過是麻痹秦楚的手段之一罷了。如今他振臂一呼,城中便有幾十貴族響應,想來也有那時許攸的功勞。

除此以外,袁紹深諳其弟的傲慢寡謀,將手下謀士辛毗派往徐州袁術身邊,硬生生將這場不太高明的陽謀設成了陰謀,借著他的南方聯軍牽製住秦楚的大部分兵力。

楊彪何時投奔袁紹已難以深究,但是在踹開豬隊友之後,此人的老謀深算便完全顯現出來,也不知是如何遊說雒陽城裡那批世家的,最終呈於郭嘉桌上的“倒戈名單”幾乎有些觸目驚心。

而此時的司隸州,亦在□□抵抗著來自兗冀兩州的火力,仗著守城之便勉強占了優勢,場麵一時膠著難分。

除了主要戰場之外,戰區邊緣如荊州幽州等地的諸侯亦在惶惶觀望之中。

隻是戰場不比農場牧場,此地瞬息萬變,眨眼的工夫便是天翻地覆。

袁紹怎麼也想不到,他自以為萬無一失的準備,終究還是在數日後被打破了——

袁術到底沒能替他拖住秦楚的金城兵太久,因為徐州內部出了大變。

而那引發“州內巨變”的主要人物,好巧不巧,正是當年被他視作物件的女閭倡家們。

秦楚當時派人護送這些姑娘回東武,自然也是有所考量的。她派了蔡琰荀攸前往徐州,又私下寫信給了叔父伏誠,希望他能暗中關照這些姑娘,打的也是“安土息民”的主意,盼望她們能將自己的勢力滲入此地,悄無聲息地種田安民。

沒想到這些女孩比她想得還要能乾。如果說她們因過往經曆而對男性心存戒備、荀攸的才能無法完全施的話展,那麼在蔡琰到來後,這些女子的天賦便全然展現出來,如雨滴彙入江河,以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融入了徐州各郡,成了秦楚勢力在此處的眼與耳。

除卻在郊野改進出來的麻紙與竹紙外,她們在情報傳遞上也發揮出了驚人的作用。在得知袁術行軍潁川後,蔡琰荀攸便開始奔走於動搖中的徐州世家間——以帶來的少量金城娘子軍與琅琊伏氏部曲為中心,他們最終通過種種方式籌得了足夠的士兵,一舉攻下了袁術留在郯城的少數兵馬,行了一步堪稱完美的“圍魏救趙”。

當然,遠在雒陽與秦楚對峙的袁紹對此一無所知,他能得到的最具體的消息便是“徐州內亂、袁術撤軍”,而緊隨其後的是什麼,他不用想也知道。所幸今夏氣溫奇高,秦楚留在豫州的軍隊人數又尤其多,在他們回援雒陽之前,他還有一段喘息的時間。

這十幾天時間足夠他帶兵撤退,也是他扼住秦楚命脈的機會。

隻可惜袁本初自己雖有點應時進取的魄力,卻並不是長於決策的人。而他那些手下呢,成分又相當複雜,幾個謀士拉幫結派、涇渭分明,各自在心裡舉著算盤打得嘩啦作響,說“早日撤退、留得青山在”者有之,說“敵軍虛張聲勢,再博一把並無不可”的也有。

袁紹聽完這個又聽那個,連著猶豫了兩天,到底沒想好采納哪邊的建議,隻拋下一句“我再想想”,便擰著眉又鑽回了帳中。

許攸跟在他身後:“北方雖有韓馥劉岱,不至於被趕儘,可此時一退,伏異人必會加強防禦。屆時再想進攻雒陽,沒有一年時間,恐怕也做不到了。”

“眼下這個情況,雒陽斷然留不得。”沮授聞言皺起眉,看了眼許攸,很快又收回視線,對著袁紹一拱手,“且不談伏楚援兵何時抵達……袁術聽聞主公出軍後勃然大怒,顯些將辛佐治斬於馬下。此人心高氣傲、愚鈍無謀,若因此事而落井下石,我軍危矣!”

這位嫡弟的確是他的心結。

袁紹臉色陡然一變,沉默片刻,最終擺擺手:“你們先下去。”

沮授:“主公應當儘早下定結論。”

回應他的是袁紹一聲重咳,帳前親兵立刻掀簾而入。沮授自然明白他的意思,隻得噤了聲,臨走前又深深看了他一眼。

袁紹被他看得心中不悅,卻也知道此時不是計較的時候,倏然從榻上站起身。他走出帥帳,背過手,遙遙望了眼巍峨屹立著的雒陽城牆,心道:“也不知城內……楊文先做到哪一步了。”

可惜他雖有心做出抉擇,秦楚的謀士卻也不是酒囊飯袋,不可能等他仔細思量。就這麼兩天的猶豫,袁紹那八萬士兵就已經徹底喪失了撤退的機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