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章(2 / 2)

怕開口說話嚇跑湖中之魚,即便還想再勸說糜荏,荀彧也不再開口。

毫無疑問,兩人都是喜歡釣魚的。

自古有“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是以垂釣這項活動便被士族大夫們賦予神聖意義。尤其是天子隻知享樂,十常侍把持朝政的如今,垂釣既代表文士們隱居避世的心情,亦表明他們希望如薑太公般被賞識,乘風化龍名垂千古。

但即便無人賞識,垂釣對真正喜愛之人而言,亦是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快樂。

因為身處岸邊,誰也看不清水底風光;即便看清楚,那魚也會一視同仁,不會因為誰的家世顯赫便去咬他的魚餌;即便咬上他人的魚餌,也不確定那魚最終能不能被釣上來,會不會狡猾逃跑……

當然這些對糜荏而言都不是問題。

他與普通人的區彆是,需要猜測這次上鉤的到底是鯽魚,還是鯉魚,還是白條魚……

為表尊重,糜荏這次沒有點開buff。

但在半個時辰後,他的木桶中也裝滿了魚。而與之相反,荀彧未曾釣上一條。

他從容保持著握杆的姿勢,不驕不躁,極為平靜地凝視著水平麵。端坐的身姿如青鬆般筆直,堅毅雍容。

糜荏瞧了一會,輕輕喚他:“文若?”

荀彧沒有回答。

顯而易見——他放空了自己,正在發呆。

這個發現叫糜荏覺得新奇有趣。

穿越之前,他嘗試過了解這個時代。但不論是那些千古垂名的群雄也好,文士也罷,他們之於糜荏也不過是一個冰冷的名字,一篇幾分鐘讀完的生平介紹。直至穿越後,這二十年來見過形形色色的人,才一點點體會他們並非隻是曾經過的,那白底黑字上的紙片人。

譬如荀彧,他如

史書記載的聰慧過人,溫良謙和,也有屬於他自己的、不易被他人覺察的小脾氣。

於是這種源自於對古人的敬仰與尊重之中,又平添三分親昵。

糜荏緩緩笑了起來,沒有再甩杆,隻側頭瞧著荀彧,想看看他還能發多久的呆。

有清風略過。

蟬鳴在這一瞬間悄然隱去,一片翠綠的香樟樹葉落在湖麵上,如蜻蜓點水般蕩開一圈又一圈的細小波紋。

四下裡顯得格外安靜。

荀彧的魚竿陡然顫動起來。

些微的動靜拉回思緒,荀彧慢悠悠拉起釣竿。鉤上掛了條巴掌大的小魚,正不停甩著尾巴濺出些許水花。

荀彧收好魚,見一旁的糜荏正瞧著自己沒有下杆,猜到他目睹了全部,不禁赧然道:“叫子蘇看笑話了。”

“無妨,”糜荏並不在意這些,“挺有意思。”

荀彧收好魚,才發現糜荏的桶裡幾乎已經被裝滿了,遲疑道:“啊……子蘇還釣麼?”

“繼續,”語罷糜荏提著桶,將魚全部倒回湖中,“這些魚沒有受傷,倒進去還能活。”

荀彧見他從湖中提了半桶水,又開始垂釣,不由道:“不愧是子蘇。”

糜荏瞧著他:“反正倒下去多少,我就能釣上來多少。”

“確實,”荀彧認同,“先前子蘇彈琴,有鳥飛魚躍之異像;如今子蘇釣魚,輕而易舉收獲滿滿。”

“子蘇的好,就連天地魚鳥都這般認同。”

又是一陣清風拂麵而過。他的這句話隨之飄散開來,消逝在風中。

荀彧這才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麼。

會不會太過於唐突?他想。隻是相識一個月,似乎不應如此熟稔?

可是麵對糜荏,卻又好像有什麼東西太過肆意,使得他做出略顯放縱之事。

他反省著自己,一時半會沒有說話。

他們的目光在空氣中輕輕相撞,卻又瞬間錯開。

糜荏也沒有說話。

他時常能收到讚美之聲——尋常人誇讚他,會選擇誇他琴藝出眾抑或漁技高超。像荀彧這般直接稱讚他品性,從未有過。

其實也不是沒有。但那是源自於老師,同窗的;而源自於荀彧的,是不一樣的。

又有哪裡不一樣?

糜荏一時半會沒有想出來,還是荀彧先打破這場寧靜。

“子蘇,”他的目光落在湖麵上,微風吹起漣漪,延綿散開。他聽到荀彧比清風還要清朗溫柔的聲音,“在下一直有一個問題,想要詢問子蘇。”

糜荏的心緒在此刻一分為二。他一邊探索著自己方才一瞬間的心動,一邊道:“請說。”

他聽得荀彧問:“或許是在下唐突。但子蘇,究竟為何要買官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