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1 / 2)

初平元年三月末——正月時,董卓挾持幼帝至長安,而後改年號為初平。

當事時,關羽於汴水斬殺華雄,糜荏、曹操聯手攻破徐榮。

這一戰極強地穩定了糜荏與曹操營下軍心。

此前,糜荏領兵四萬五,劉備五千,曹操萬餘人。在收編戰俘、又在長安周遭郡縣征兵之後,糜荏的兵馬擴充至五萬,劉備八千,曹操一萬五千。

三方加起來將近七萬五千人,是可以與長安中的董卓軍對抗。

曹操由此獻計道:“糜將軍,操認為,接下來我們可以兵分兩路,與董卓軍對峙。”

“由操領兵駐紮孟津,您領兵進駐成皋,占據敖倉,在轘轅、太穀建立營塞,控製險要。等到時機合適,再由您遣一支奇兵借道丹析,入武關偷襲長安。”【1】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相互照應,牽製董卓。

這個計策極為合理。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兵力有些少,一旦董卓傾儘兵力來攻打他們,他們很難真正挾製對方。

而兵力分散的後果,便是任何一方敗北後另一方都會陷入被動局麵,甚至可能會被包圍從而潰敗。

不過想來董卓目前還在心煩黃巾軍,糜荏深思之後答應了這一計策。

而後請劉備三人繼續幫助曹操,一同前去駐紮孟津。

做出這個決定,一則是他麾下兵強馬壯,裝備精良,在同等人數下完全可以與西涼軍一爭;反觀曹操,縱使一萬五千人恐怕也比不過西涼一萬騎兵,還是請劉關張三人相助更有贏麵。

二則黃巾軍餘黨自去年起兵開始,便不依不饒地攻打董卓,想要奪取漢室天下,董卓應當沒有那麼多兵力對付他們。

商量過後,兩方各自進兵選定的區域。

與此同時,長安城中。

得知華雄被斬、徐榮戰敗被俘,董卓果然震怒。

三萬先頭士兵死的死,逃的逃,再集合隻剩不到兩萬兵馬,根本守不住長安。董卓無奈隻能增兵,又從後方調遣他的嫡係軍隊。

涼州軍以騎兵為重,他真正的嫡係軍隊十五萬人。包括其中的五萬騎兵,全都是驍勇善戰的精兵。

但這十五萬兵馬有大部分需要駐守邊關抵禦羌人,以及與黃巾軍對抗。

——去年他入駐京師時,黃巾軍殘黨白波趁勢而起,集結十萬兵力抵達河東郡,直逼洛陽。當時他命自家女婿、中郎將牛輔率三萬兵馬前往鎮壓,結果不能獲勝。

今年正月,袁紹等人的聯軍聲勢浩大,他怕白波趁機南下渡河切斷他與涼州的聯係,方才火燒洛陽、遷都長安。

而後又派劉表為荊州刺史,公孫度為遼東太守,以此來牽製聯盟軍。

想不到聯盟軍是不敢西進,曹操和糜荏這兩個人居然隻領幾萬兵馬就敢前來,還趁著徐榮輕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長安防禦軍!

如今董卓麾下猛將李傕等人依舊在與白波軍作戰,所以能動用的兵馬,隻有堪堪五萬人。

五萬,其中一萬五千是騎兵。加上城中其餘兵馬,對付糜荏與曹操七萬多兵馬本是綽綽有餘。

但想起糜荏曾以少勝多,以那混合陣型對付休屠各胡騎兵,董卓心下極為不寧。

他坐立不安,不由怒罵:

那姓糜的佞幸,果然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威脅!

想當年征討黃巾軍時,他為中郎將糜荏為都尉,盧植麾下那五校尉就置他命令於不顧,轉而追隨那姓糜的。明明連敗好幾次,最後居然運氣好到偷渡入廣宗,還親自斬殺張角!

害得他被先帝遷怒,被貶回涼州去做那底層士卒。

要不是韓遂叛亂時他立下汗馬功勞,如今還不知在邊關吃什麼苦頭呢!

他就說,早該殺了那姓糜的賤人!否則哪裡還會生出這麼多的事端?!

董卓忍了又忍,到底沒忍住,喚來李儒將人罵了個狗血噴頭。

——全然遺忘當初李儒隻是建議他釋放袁紹罷了。

至於放糜荏回鄉做琉璃商賈,分明就是他自己,想要讓糜荏也嘗嘗從雲端跌落凡塵的滋味。

李儒:“……”

他能怎樣,難道還要提醒董卓這是他自己犯的蠢?

還不是隻能默默承受董卓的怒火。

臭罵過李儒,董卓理智又回來了一點,思考對付糜荏與曹操的辦法。

如今糜荏領大部分兵馬進成皋,曹操領小部分兵馬進孟津。

從感情上來說,董卓恨不得舉全部兵馬先打敗糜荏。

但這顯然不行。

不僅是糜荏,曹操這人也有帶兵之能,更是奸猾狡詐之徒。先前居然以贈送寶刀為由欺騙於他,叫他放跑了這個試圖行刺他的奸人。

這兩個人,他一個都不能放過!

他便命麾下大將胡軫,帶領呂布與兩萬兵馬抗擊曹操;命牛輔帶領謀士賈詡,以及七萬兵馬,抗擊糜荏。

他的騎兵大多集中在曹操處,這主要是他認為曹操這頭兵力較少,他的騎兵容易對抗。

怎知兵馬抵達曹操處,甫一對陣方才發現,糜荏居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幫著曹操配備了五千大盾與長矛的隊伍,叫他有了與騎兵陣營抵抗的資本。

眼看著到手的勝利不翼而飛,胡軫暴躁不已。

幸好還有呂布這一悍將,叫陣時大敗劉關張三英,駭的曹操不敢冒險進攻。

至於糜荏那一頭。

依照先前打算,他在兵進成皋後,繼續占據敖倉,建造營壘要塞,意欲控製長安以東的要塞。

董卓軍到來後,因為人數較多,牛輔勇猛、賈詡又擅長排兵布陣,兩方你來我往地試探過幾場,各自發現對方不好對付後,不約而同沉默下來。

戰況就此陷入僵局。

……

便在這時,有人悄然拜訪糜營。

來人是朝中官吏,他從長安城南門出城,一路隱藏行蹤來到糜營,為糜荏帶來了一封信件。

而寫信之人,是當朝司徒兼尚書令,王允。

信中這位司徒細數董卓自入京以來的罪狀,其言辭切切,真誠地表達寫信之人想要誅殺董卓的心願,極儘誠懇地希望與糜荏裡應外合,一同對付董卓。

糜荏看罷信件,沉吟片刻。

王允此人,他不大熟悉。

他隻知道對方出身並州太原王氏,早年是豫州刺史。他入京時王允因躲避黨固之禍而隱居,先帝身亡之後、何進與蹇碩對峙時,王允才重新受何進征召回到京洛。

而當時,他被派往幽州平叛,與對方緣慳一麵。

這會收到王允的信件,他自然需要仔細考慮。

便召集麾下謀士,讓他們都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眾人的意見是可以與王允合作。

他們這些隨軍的謀士都出於潁川,正是豫州的大郡。王允出任豫州刺史,與當地士族都有往來,他們大致留著對方勤政愛民,是個好官的印象。

而且他在京洛中時,屬於擁護天子一派的官吏。如今被迫西遷長安,想要誅殺董卓的心思一定是真的。

總的來說,與王允合作,等於是在董卓眼皮子底下安插一個舉足輕重的探子。這在非常時期,可以有想不到的妙用。

糜荏頷首:“便與他合作罷。”

他寫了回信,等待回應。

十日後,一人造訪糜荏。

——卻被董卓罷免的司空,楊彪。

糜荏在京中為官時,楊彪的父親楊賜還是司徒。當時他作為三公,與糜荏走得很近。受父親影響,楊彪自然也與糜荏關係匪淺,一直在暗中期待糜荏重回京洛,清剿董卓軍。

現在,他終於等到了!

一入糜荏營帳,楊彪便激動大拜道:“糜國師,彪總算是等到您了!”

糜荏忙把人扶起來。

得知楊彪是受王允托付,前來與他商議對付董卓的辦法,糜荏又細細詢問長安城中狀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