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1 / 2)

收到袁紹的奏疏, 糜荏隻是稍微停頓了一下,捏了捏荀彧的手指,得到對方緩慢而鄭重的歎息。

該來的總算來了,隻是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來展開。

糜荏便對此不置可否, 任由留言與彈劾紛擾, 沒有做任何解釋。

這副從容坦然的模樣, 引起了百官私下裡激烈的討論與爭吵。

——糜荏究竟是想要繼續為臣, 還是自立為君?

倘若糜荏是為大漢死而後已的忠臣,那還好說。可惜正如袁紹在奏疏中上表的那樣, 縱觀他的表現,他或許早有不臣之心:

先帝駕崩時, 何太後招糜荏的家人進京。武將出征留家人在京是默認之事,糜荏卻寧願抗旨不尊也不願讓家人進京。

再觀他一路以來的所作所為, 無論是作為退路的徐州, 抑或如今的幽州、益州、揚州等地, 糜荏遣派的全部都是關係匪淺之人, 而非劉氏宗族子弟。

這一事實, 難道不就是最有力的證據嗎?

原本從來沒有懷疑過糜荏朝臣們,回憶起這幾年他的所作所為,不由被驚出一身冷汗。

他們身為漢室之臣, 從來沒有想過在危機存亡之際, 不顧安危親入長安殺死董卓匡扶大漢的糜荏會有異心。可是事實擺在麵前,又如何能夠繼續欺騙自己說,糜荏隻想當漢室的忠臣呢?

百官議論紛紛, 與糜荏交好的楊彪等人聞之,默然不語。

糜荏若是想要登基為帝,他們當然是抗拒的。他們身為大漢之臣, 死為大漢之鬼,怎麼會想看到彆人來篡漢?

應當寫文章,寫奏折,與朝堂之中怒斥對方。

但一想到這人是糜荏,在十常侍霍亂超綱、董卓脅迫幼帝時,以一己之力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漢,這些斥責的話語,似乎又徹底說不出口。

事實上時至今日,他們也知道袁紹說的沒有錯,這個天下早就不屬於漢室了。

早年黃巾軍四起,後來豪強角逐。都被糜荏一一化解。即便如此,他又掣肘著天子,把持朝政,從行為上來看與董卓無異。

本質上就是糜荏從豪強之中跳了出來,代替漢室兼並了這個天下。

如今他權傾朝野,手握兵權,恩威並施下達多個政令,叫各地百姓隻知糜相不知天子。

他若是願意還權給幼帝劉協,那便最好;若是不能,帝王年幼,誰還能逼迫於他?

他們不能,也沒有人能。

如今糜荏既然沒有發表意見,大儒們便保持著沉默,不想再激發這一矛盾。朝臣沒敢趟這渾水,就當不知道袁紹的所作所為,繼續如常處理政事。

但誰都知道,如今的氣氛與先前截然不同。朝中暗流湧動,隻要有一點風吹過,或許就會掀起波濤駭浪。

他們猜測的沒有錯,就在八月時,這點表麵上的平靜被徹底打破。

——北海相孔融遞交了一份奏折,激情辱罵糜荏。

他在奏折中言:

糜荏早期通過買官入朝,一入京洛便向先帝進獻大量珍寶,得先帝寵愛與權勢,是為佞幸;如今又挾天子把持朝政與三軍,號令各州群雄,是為奸賊。還請儘早歸還權政於陛下,否則他一定會失去天下百姓的心,落得與王莽無異的下場!

看罷這封奏折,慣來不理會他的糜荏嗤笑一聲。

他第一次在朝會之中就此事詢問百官:“孔北海的奏折,想來諸位都已經看過了吧?”

“有何意見,可以一並說出來。”

他的話語落下,百官麵麵相覷。

楊彪等人心中咯噔一下,心道這一天還是來了。更多的人眼中則浮現出複雜神色,卻並無與孔融一樣的義憤填膺。

從袁紹的奏折至今,時間過去兩個月。這兩個月裡,他們時常思考這個問題:倘若糜荏要登基為帝,到底是擁護糜荏,還是維持對漢室的忠心?

當今天子年幼,漢室早已不複從前。而糜荏正值壯年,手握重兵,麾下良臣猛將無數,聲望如日中天。

權勢的天平早已向糜相這邊倒去,該如何站隊顯而易見。

百官沉默片刻,有人出列道:“稟糜丞相,臣認為孔融之心惡毒之至,他是以在誹謗於您,罪律當誅!”

“誰都知道,您與佞幸決計沾不到一點關係。縱觀您擔任丞相後下達的政令,哪一項不是為朝廷、為百姓著想!”

“如今在糜相的帶領下,朝廷內政清明務實,外政軍事強大。論德操與論實力,還有誰能比得上他的高尚與強大?”

“不錯,孔融之心叵測,甚至還以其孔氏後人的身份威脅您,顯然是對您有謀害之心!”

“……”

一名又一名官吏出列,慷慨激昂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無一例外,全部都是讚美糜荏,辯駁孔融。

於是沉默的人,便顯得愈發顯眼。

“孔北海的言辭過於激烈,但他的本意,也隻是為了維護大漢的基業而已。”楊彪歎息道,“還請糜丞相原諒他的一時衝動。”

他的話語落下,身後零星響起幾道應和聲。

——也僅是幾道罷了。

楊彪垂下雙目,疲憊閉眸,愧疚地不敢再看上座年幼的天子。

天下大盛,漢室將衰。

他遭到亂世卻不能對國家有所補益……或許,是離開朝堂的時候了。

劉協死死瞪著滿堂朝臣,廣袖之下的雙拳死死握著,整個人克製不住地顫抖著。

當年他被董卓控製,絕望又無助時,是糜荏如天神降臨一般解救他,讓他能夠安心地坐在皇位上。從此他不必擔心董卓謀反,更不必擔心自己睡著之後還能不能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