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 / 2)

當人口基數大了的時候, 但從概率上來算, 各式各樣的天才總不會缺乏的。

不知不覺間,葉無傾“一手遮天”的區域內,算上原住民, 再算上因為逃荒、避難、投奔親友、風聞而來……等理由遷移過來的外來人口,粗粗一算,怎麼也有過千萬之多了。

等這些人解決了溫飽問題, 葉無傾叫人開辦的學校又有完善的獎學金政策——隻要你夠優秀,上學不但不花錢,還能往回賺!

說起來,中華民族在整個世界上, 都是以“勤勞”、“重視教育”聞名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是改變一個人乃至一個家族命運的最好階梯, 如今有這樣的機會,誰還不死死抓住了啊!

大周朝偏理科的孩子們真是有福了。

要知道如果沒有喬一橋這個蝴蝶來扇翅膀, 理科天賦奇高而文科天賦一塌糊塗的天才們在這個年代, 那真不是一般的苦逼!文科生科舉去了,寫文章論哲學,當官做宰,好不風光。理科生卻死活搞不定那些經史子集,科舉這關過不去,家裡有背景的呢, 還能混個濁流官、乾吏什麼的,一般人最好的前程也就是做生意當賬房了。

大寫的慘。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麵對那些物理化學生物基礎學識,無論當老師的還是當學生的,都是十分茫然的。化學實驗好像道士煉丹,物理實驗好像工匠演習,至於生物……這不是農民的範疇嗎?

是的,這第一版理科教材,都是喬一橋找人專門編製的,算是入門級彆,即有適合當下的基礎理論,又有一些足夠實用、寓教於樂的現象實驗。反正這些零基礎的古代人,也用不著學什麼量子物理分子化學,現代科學的發展是建立在“應用”上的,當前最急需的應用是什麼?

比如,“肥皂”的製作是基於什麼原理,“玻璃”與“鏡子”又是怎麼來的,元素周期表是怎麼回事,煉鐵的時候爐內發生什麼反應,各種元素雜質的增減對鋼鐵的質量、品性有什麼樣的影響,杠杆、滑輪、齒輪都有什麼樣的運用,原理與計算公式是什麼?動力如何轉換,農作物的育種雜交該如何定向操作,怎麼讓雞產更多的蛋、如何預防瘟疫,如何實現規模化養殖……

從這些學生的反應來看,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簡直一目了然啊!

原本能寫出錦繡華章,是學校裡公認的優等生,獎學金拿了一次又一次的天才們,在麵臨這些理化生學科的時候,滿眼的蚊香圈都快具現化出來了,隻覺得理論如天書,實驗如受刑,費半天勁鑽研,也隻能拿個中不溜的成績,於是個個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而相對的,一些寫文章沒啥靈氣,成績向來被優等生們壓著摩擦的學生就突然揚眉吐氣了,媽呀,這些理化生的知識也太有趣了!就跟被戳破了蒙昧的迷障一樣,世界從此天高海闊、大為不同。原來萬事萬物都自有規律,這些規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完全不存在模糊地帶,可不像是寫文章的時候,明明一樣的意思,老師就說你寫的沒靈氣,愁的頭禿……

這下他們可是翻身了,不但也拿到了以前從不敢染指的獎學金,有些特彆優秀的,還因為解決了實際問題,拿到了專項獎金!大紅獎狀!通報獎勵!

光宗耀祖啊!

而接下來的一項神操作,更是將火熱的氣氛推向了瘋狂!

第一份現代化的報紙新鮮出爐了。

不對,不能說是第一份,因為同時推出的其實有兩份報紙,給這兩份報紙供稿的主體都是以學生居多,隻是一份更側重於自然科學,一份更側重於新聞時事。

至於具體內容,隨便打開一份報紙,看看刊登上麵的文章標題就知道了。

比如前者——

《齒輪的應用之我見》

《耕種一體,新型耬車研製成功,效率提升一倍》

《破除迷信,常見的十種現象背後蘊含著什麼樣的科學道理》

《如何保證耕牛安全過冬不掉膘》

《饅頭是怎麼蓬鬆起來的?小廚房裡的大道理》

再比如後者——

《永清河邊又現一名女嬰,其父母或因殺子罪入刑》

《今上再征十萬民夫修建行宮,何其皇恩浩蕩也》

《淮南初現蝗災苗頭,官吏一起燒香忙》

《今歲供遼國幣帛尚未籌集,西夏又至,大人們恐夜不能寐也》

《出海船隊有望近日返航》

總之,前者務實,後者辛辣,兩份報紙最開始都是周刊,等時機成熟了或許會進化成日報。尤其令普通民眾喜愛不已的是,這兩份報紙的措辭都用的是白話文,不刻意咬文嚼字,又分印了兩個版本,分彆是簡體字版本和繁體字版本,以目前的銷量來說,兩個版本在當地幾乎持平,倒是偷賣到外地的都是繁體字版本。

要不要在古代推行簡體字,喬一橋個小學渣是不敢拿這麼大的主意的。

最後還是葉無傾拍板,繁體字自有其獨特的美感,但論普及難度,簡體字絕對容易得多。其實從古至今,字體一直是不斷簡化的,如此才能讓精英階層才能掌握的東西,最大可能的普及開來。

大周的文盲率有多高?雖然沒有精確地統計,但葉無傾走南闖北這麼多年,那麼多村子,全村人能有五個認字的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現代呢?走在大街上,讓你找一個完全不認字的,恐怕比登天還難。

這裡邊有沒有簡化字體的功勞?

葉無傾認為,雖不能全歸功於此,但一半的功勞總是有的。

不信?

“憂鬱臺灣烏龜盪鞦韆”,九個字來念一下?念完你再默寫出來?

如現代一樣的處理方式就很好,普通人交流學習用簡體字,搞藝術的文化界大師用繁體字也沒人攔著,大家各取所需,誰也彆瞧不起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