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第 246 章(1 / 2)

雖然邵若軒當前這個發力腿的調整是花費了長達一年的時間才完成的一項技術調整,但是錯了就是錯了。

邵若軒在和林衛文確認過左右發力腿確實是影響到他整體跑動控製的關鍵問題之後,果斷同意了再次將左右發力腿調整為最初的左腿發力先邁右腿的最本能的原始模式。

隻不過,雖然這確實是邵若軒最本能的發力模式與起跑動作,但是經過這三年時間的變更調整,後天調整的發力模式早已經替代了他曾經的本能動作。

就像是現在再讓邵若軒恢複他曾經那種基本依靠本能的跑法已經不可能一樣,現在的他已經習慣了當前這種右腿發力左腿邁出第一步的模式,這種步伐已經成為了經過長期訓練重新刻進他身體的新的‘本能’,這一次的調整,絲毫不會比他曾經的那種調整要來得簡單。

“沒關係,既然問題已經找到,那隻要克服問題就好了。”

邵若軒非常地坦然冷靜,他眼裡甚至還有著喜悅的意思——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他和他教練林衛文兩人找過了各種方麵的可能性,但是就是無法有一個篤定的結果。

叫他來說,比起那種不知道錯誤在何方的完全陷入在困境之中的囚徒感,現在這種知道了可以努力的方向的感覺,要好上太多了。

哪怕知道曾經努力的方向出現了錯誤,但也比不知道該如何去努力要強得多。

林衛文雖然看起來斯斯文文的也是個老好人模樣,但是搞體育競技的,不論是運動員還是教練,如果沒有一股子的韌勁兒和狠勁兒,那是絕對走不到絕大多數人之上的。

在確定了是自己的判斷錯誤之後,雖然林衛文也對這種錯誤感到非常的懊惱,但他也同樣非常果決,當機立斷就做出了‘配合邵若軒再次調整’的決定。

邵若軒的調整方向確定之後,有林衛文負責整體方案的調整,蘇謙這裡也並不需要介入太多,事實上,有關於邵若軒的整體細節調整的建議,蘇謙也已經整合在之前視頻和一係列資料中交到了林衛文的手中。

林衛文也是在進入國家隊之後,才知道,蘇謙居然早已經是國家隊的‘編外教練組成員’了,但是看著蘇謙所給到的邵若軒訓練相關的建議和方案,林衛文也是心服口服。

蘇謙那頭,在跟林衛文溝通完邵若軒的訓練調整方案之後,他絲毫沒有貪功繼續停留的意思,跟林衛文邵若軒兩人打過招呼之後,就又回到了他自己的訓練區域開始進行他更精細化的調整與訓練。

伴隨著受到選召的試訓選手們的進隊,之前的世錦賽熱度也逐漸褪去,網絡上關於國家隊選拔試訓選手的討論也逐漸淡去。

國內部分,除了部分青少年賽事和業餘賽事還在進行之外,整體的職業賽事已經全部落幕。

從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國家隊內都維持著平靜的訓練節奏,當然,這種訓練節奏,平靜之中其實仍舊帶著一股子的緊張和壓力。

田徑國家隊訓練基地中,已經在各個室內外的訓練場地中掛上了巴黎奧運的倒計時標誌,除了奧運倒計時的標誌之外,許多公共區域都掛上了諸如‘奮戰xx天,衝刺奧運資格’之類的標語。

另外,還有許多諸如‘把穩心態,勇爭上遊’、‘堂堂正正,做最乾淨的田徑人’之類的口號。

而在試訓選手所在的區域,雖然這類口號比較少,但反而又給他們帶去了更多的緊張感——因為他們還不是國家隊正式的選手,所以他們的目標和其他正選選手們不一樣,正選選手的目標是衝刺奧運資格或在奧運上取得更好的成績,而他們的目標則是給出更好的表現,先得到留在國家隊的資格。

這種目標上的區分和不同,其實也給不少的試訓選手們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而就正選選手這裡來說。

當前,就國家隊內的短跑組來說,已經明確拿到了明年巴黎奧運入場資格的選手,男隊這裡就是冼望星、蘇謙兩人,而兩人之中,明顯還是蘇謙身上所肩負的擔子比較重一點。

畢竟身兼100米、200米這兩個單項,另外還有4x100米這個團體項目,哪怕蘇謙已經放棄了400米的參賽資格,剩下的這3個項目,每一個也都可以說是一個重壓。

因為蘇謙在此前的世錦賽上,已經在這3個項目上驚豔過無數人,觀眾們對他的期待已經拔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如果蘇謙不能保持曾經的成績,隻怕都會叫不少人對他的表現感到失望。

所以,接下來的這個冬訓周期乃至於奧運周期,蘇謙身上的擔子勢必會比世錦賽之前要重得多。

有一句話說得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哪怕蘇謙轉過年也才是18歲的年紀,但是在他已經國內稱王的情況下,他必然無法逃避來自於王冠之中的重量。

國家隊這裡,邢遠誌曾經和遊雲避開蘇謙長談過,要求遊雲務必要隨時注意好蘇謙的心態問題,防止蘇謙在奧運年這個關鍵的階段因為重壓而出現狀態崩盤——這並不是什麼罕見的情況,哪怕是其它項目上已經得到過奧運金牌的選手,在這個階段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心態上的緊繃而出現一些狀態、成績上的起伏。

用邢遠誌的話來說,出現起伏沒問題,怕的就是找不到出現起伏的原因或者看不到選手身上的這些壓力,最終讓選手倒在無意義的地方。

關於邢遠誌所說的壓力,遊雲顯然有著足夠的經驗和共同的感受。

這些天來,遊雲也確實在認真地盯著蘇謙的表現,不過越是盯著,遊雲就越是覺得,哪怕是在所有的‘大心臟’運動員中,蘇謙也必然是其中最頂尖的一個。

他熱愛短跑、追求勝利、渴望超越,能夠為了這些目標一遍又一遍打磨自己的技術,他的學習能力出眾,甚至思考能力也頂尖。

在擁有這些優點的前提下,他仍舊保持著爽朗自信和堅定。

當站在場邊看著蘇謙的訓練時,遊雲也時常會感慨,他何其有幸,在執教生涯遇到的第一個選手,就是蘇謙。

這段時間以來,各家聯合拍攝奧運衝刺紀錄片的媒體都跟在國家隊中,他們有各個不同的分組,分彆在拍攝策劃案中的一些重點選手。

其中就有負責跟拍蘇謙這裡的一組工作人員。

這些工作人員最初因為知道自己分派到拍攝蘇謙,所以還特彆在網絡上都把蘇謙相關的各種資料先看了一遍,看過了之後也關注了蘇謙的微博還有ins以及田徑王國的直播間什麼的,先從全方位了解了一遍蘇謙。

在他們看來,蘇謙毫無疑問是個國內絕無僅有的頂尖天才選手——甚至換句話說,以蘇謙100米、200米、400米三項u18世界紀錄在手的實力,說他就是全世界範圍u18年齡層中絕無僅有的天才,都不為過。

他們原以為,負責跟拍蘇謙的日常,應該會挺有趣的,畢竟蘇謙在微博上以及在日常的各種比賽表現中,看起來都充滿了活力,應該會是一個很好玩很有梗的小孩兒。

結果接連一個月的時間跟拍下來,跟拍的工作人員就先傻了眼。

一個月的跟拍時間,根本就沒有什麼特彆的內容。

除了訓練就是訓練,然後是跟教練之間的技術探討,然後就是q大教授的遠程視頻授課和相應的學習任務。

就在這一個月的訓練期間,蘇謙居然還真的硬生生擠時間把高中的課程複習完成,並且通過了一次遠程考試,順利地達到了各科及格的標準。

負責跟拍的編導在看到蘇謙順利通過考試之後,也有點目瞪口呆,他記得蘇謙一貫以來好像都說自己成績不太好的樣子。

結果蘇謙也非常迷茫:“……我隻是勉強考到及格,這還不是成績不太好嗎?”

編導的腦袋上緩緩飄出了一個問號:他說得好像很對,但是又好像確實有哪裡不太對的樣子?

整整一個月的跟拍下來,編導覺得自己這不是在跟拍奧運會的賽前紀錄片,而是在給田徑國家隊提供蘇謙的訓練錄製素材。

分明是枯燥得不得了的訓練,蘇謙在訓練的過程中始終一聲不吭,絲毫都沒有介意過自己的訓練是不是重複性太高又或者太累了。

一整天下來,算上訓練和學習,真正能給蘇謙算得上是個人休閒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

他們也跟跟拍其他選手的組彆打聽過,其它組彆的被跟拍選手,在休閒時間的時候,會上網衝衝浪,或者玩玩遊戲什麼的,還有的會聚在一起玩玩桌遊放鬆一下心情。

結果呢,看起來最活潑最活力四射的蘇謙,他在他有限的休閒時間裡——居然在看比賽!!!

跟拍的組員原本還在私底下猜想,蘇謙這到底是不是麵子工程?結果拍了一個月下來,他們算是徹徹底底地了解到了,這根本不可能是麵子工程。

有誰能夠在勉強自己看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時,興致勃勃的?

跟拍的編導問蘇謙——這就是你的休閒項目?

蘇謙還非常快樂地點頭表示沒有錯。

他不僅看比賽,還會自己記錄對手的技術特點,寫一些自己對對手的點評,另外負責紀錄片跟拍的工作人員發現,蘇謙不僅是上ins,還會上一些純英文的網站,下載各種與田徑相關的技術論文進行研究。

當負責跟拍蘇謙的編導發現蘇謙讀得津津有味的那篇論文,拆開各個單詞他都認識,放到一起看得他暈頭轉向之後,徹底地對蘇謙‘學渣’的這個身份產生了懷疑。

可以流暢毫無障礙地大部頭的純英文學術論文的學渣?

把研讀論文順便根據論文在純英文論壇上跟人做各種衍生討論的學渣?

這負責跟拍的編導有一瞬間覺得,跟蘇謙相比,自己才比較像是學渣的樣子(……)。

等陸續拍完一個月的素材之後,雖說心裡有各種各樣的感慨和吐槽,但是負責跟拍蘇謙的這一組工作人員,確實是從心底裡對蘇謙感受到了由衷的欽佩。

一個職業運動員,不僅熱愛自己的項目,能夠在訓練中始終保持最好的狀態,在枯燥乏味又辛苦的訓練中一絲不苟地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而且在訓練之外,也把自己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投入到了和自身項目相關的提升拓展中。

哪怕是在國家隊中曾經被成為‘苦行僧’的冼望星,他所做的也就不過如此了。

跟拍團隊原本以為的,在蘇謙這個年齡上可能會存在的浮躁和自大,完全不見影蹤,蘇謙所呈現出來的,幾乎是每一個人都會為之感到欽佩的自製力。

為期1個月的前期跟拍暫時告一個段落後,負責跟拍的編導問了蘇謙一句話——“每天這麼辛苦,不會感到累嗎?”

結果蘇謙仍舊是非常愉快的模樣。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算累那也是很開心的啊!”

“而且我想要跑得最快最強!如果我不努力的話,輸給彆人會很不開心的!”

始終在運轉的跟拍攝像機記錄下了蘇謙這個燦爛的笑容,但看著蘇謙那燦爛的笑容,跟拍團隊的人也忍不住想說——其實就算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還是會感到疲憊的呢。

直到離開國家隊,回到台裡的素材剪輯室之後,這些跟拍蘇謙的團隊成員們才麵麵相覷,然後感慨了起來。

“太可怕了……”

“大概這就是頂尖天才的世界吧?”

“我原本真的以為蘇謙這個年齡的小孩兒,在訓練的時候說不準還要教練跟在屁股後麵盯著才行,結果……”

“頂尖的天賦,再加上頂尖的毅力,還有百分百的熱愛……我tm大概總算知道蘇謙為什麼這麼牛逼了。我要是有他這個毅力我也……”

在場的跟拍團隊都沉默了一瞬間。

他們平時自詡自己已經足夠拚命三郎了,但是跟蘇謙的程度比起來,好像又有點不太夠。

短暫的沉默了一瞬之後,在場的工作人員惡狠狠道:“蘇謙一個小孩兒都這麼拚,我們這些狗社畜有什麼道理不拚命?”

“乾他丫的,好好地剪這一次的素材,我有預感,回頭這段蘇謙的素材,一定會驚爆網絡的!”

關於奧運紀錄片的跟拍組工作人員究竟都在想什麼這件事,蘇謙那是完全不知情的,他一個月的周期性訓練暫告一個小段落會後,國家隊對目前的試訓選手進行了一次新的測試。

這一次的測試,在短跑組這裡來說,基本上就是要判斷是否需要帶這些試訓選手前往佛羅裡達一起進行海外訓練的重要標準了。

作為邵若軒的推薦人以及國家隊短跑組的‘編外教練’,蘇謙當然不會缺席這一次的隊內測試賽。

事實上,這一個月的訓練周期,對於選手們來說,提升或者改進的空間和時間還是遠遠不足的,隊內真正要測試的也是這些選手在一個月的高壓訓練和巨大的壓力之下,能否維持自己原本的狀態。

當然,這是對絕大多數選手的要求,這些選手中有一個例外,就是邵若軒。

這主要還是因為,對其他選手來說,雖然有技術調整,但是從整體上來說都算是微調,哪怕撇除這個技術調整,也不會對選手的身體基礎素質還有整體的成績有太大的影響。

邵若軒的情況則不同。

從蘇謙明確指出他的起跑發力腿有問題之後,他和他的負責教練林衛文就開始全力攻克發力腿的調整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技術改變,所需的時間絕不隻是一個月能夠解決的,這至少需要2-3個月的調整時間,而且在調整過來之後,能否適應良好,能否在賽場上有出色的表現,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國家隊的教練組因為已經知道邵若軒在百米項目上的潛力,因此都同意在這一次的測試中,不論邵若軒的測試結果如何,都會帶上他一起前往佛羅裡達進行冬訓。

不過邵若軒本人還是非常堅定地要參與這一次的測試。

此時,在田徑國家隊訓練基地的測試現場,雖說奧運會紀錄片的大部分攝製組人員的拍攝任務都已經告一段落先離開國家隊了,但是仍舊有部分成員留下來拍攝這一次的階段性測試。

恰巧,留下來拍攝的人,就是之前跟拍了部分邵若軒訓練調整的攝影師。

要叫這個攝影師來說,這些運動員真的個頂個的都是狠人。

比如這個邵若軒。

要知道,改變慣用腿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基本等於邵若軒需要打破自己原本已經建立好的身體記憶,重新建立一套新的身體習慣。

攝影師在跟拍的時候也從邵若軒和他教練的溝通中發現了,這還不止是邵若軒的第一次調整——這是他第二次做相關的調整了。

攝影師也不知道這該叫什麼。

但是真得說起來,他覺得這有些像那些骨折之後骨頭沒有長好的人,硬生生把骨頭再次敲斷,重新正骨。

攝影師是親眼看著邵若軒為了調整自己的慣用腿,於是在生活之中,都在逼迫自己,讓自己哪怕隻是邁步也要同樣先邁右腿,上下台階也同樣如此。

有時候攝影師看他那個執拗的勁兒,都看得一陣心慌。

這段時間,這攝影師也忍不住總是跟自己的同行叨叨,巧了,他叨叨的對象是跟拍蘇謙的攝影師。

於是他們倆人叨叨來叨叨去,最終感慨的結果就是——果然,這些天才的世界,距離他們這些凡人實在是太遠嘍。

在場的許多教練和選手或許還不太清楚邵若軒的訓練進度,但是這個攝影師對於邵若軒這一個多月以來的狠勁兒是心有餘悸的,他覺得吧,這邵若軒這次指定得要嚇壞不少人。

賽場旁,蘇謙盤腿坐在賽道邊上,正在興致勃勃地左看右看。

這會兒正在進行的就是短跑項目的相關測試,第一場要測試的原本隻是100米項目的周一鳴、劉威、陳良幾人,不過因為有邵若軒這個特彆的兼項選手,所以第一場測試,邵若軒就已經上場了。

邊上,邢遠誌其實也有在關注邵若軒的訓練進度,林衛文每周都跟他有一個關於邵若軒的訓練進度溝通,不過真正看邵若軒技術調整之後的測試,邢遠誌今天這也是第一回。

因為隊裡都知道邵若軒10秒21的百米成績,於是哪怕知道他更換了發力腿這個事情,不過教練們也還是對邵若軒的這一場比賽頗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