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名利場(1 / 2)

音樂係導演 俗人小黑 3956 字 2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音樂係導演最新章節!

事實上,如果說王逸凡在北美還有一些名氣的話,那麼在戛納,還真的沒多少人認識他。

好吧,實際上還是有的,畢竟,他在亞洲地區那可是實打實的第一商業名導。

不過,在發布會的時候,王逸凡顯然不是主角。

畢竟,比起安妮·科琳,和斯科特·約翰遜來,王逸凡在這裡的知名度,顯然無法和這倆好萊塢巨星相比。

結果也是如此,安妮·科琳和斯科特·約翰遜,自然成為這些媒體采訪的主要對象,至於王逸凡,倒是有不少國內來的記者向他提問比較多。

戛納電影節是簡單而又複雜的。說它簡單,是每年都是一個吊樣,反正走的都是一樣的套路和流程!

說它複雜,是因為戛納的背後如同好萊塢和奧斯卡一樣,都充滿了各種各樣台麵下的因素。

公關什麼的,同樣的無處不在!

不過,從表麵上麵,戛納電影節一樣的光鮮亮麗、熱鬨非凡。

對外來的電影人和當地居民來說,戛納電影節的最大特點是動靜大、分貝高,戛納電影節的組織者也承認這一點,隻要放電影,就會聚攏許多人,隻要看電影,就都高高興興,電影是否對胃口到在其次,關鍵是‘到熱鬨地界看電影’的感覺要找對。

其實遊客們真的喜歡那些電影嗎?實際上,很多去戛納遊玩的遊客,他們衝著的也不過是戛納電影節的逼格,以及熱鬨去的而已。

有個有趣的事情是,有一個遊客在戛納電影節從頭玩到尾,但是結果,他卻一部電影都沒有能夠記住!

因為人家壓根就不是來看電影的。

好吧,電影節什麼的,本來是如此,那些電影隻不過是放給圈內人士看的而已,人家標榜的是什麼?是藝術,而藝術一直都是少數派而已。

如果普通人都能看的懂的話,那叫什麼藝術啊?

當然了,或許戛納真是個理想看電影的地方,來這裡的人也都知道如何‘湊趣’。

電影節期間,戛納的街道和海濱都浮動著影迷的聲浪,成群的影迷和遊客嬉笑著、相互招呼著走向電影院和餐館,到處是褒貶電影的聲音,周圍的遊客也會豎起起耳朵傾聽,時不時偷眼看看談興正濃的影迷,這種感覺讓‘電影評論者’甚為開心。

就像看球一樣,其實很多都是偽球迷,但是卻總能說道兩句,電影也同樣如此,很多其實也是偽影迷,但是不妨礙他們來到戛納電影節,然後拍幾張自拍照,然後裝個13!

至少這就足夠了,肯定會有很多人點讚的!

影院的聲音比街道上的要‘高雅’,因為放映一部電影時,角色總是說著某些甚至大部分觀眾都聽不懂的‘外語’,比如漢語、日語、韓語和阿拉伯語,其中傳來的音樂聲也是或古典或現代,既可能是天籟之音,也可能是難以忍受的噪音,而戛納電影節標榜的‘電影多樣性’在這些聲音裡就可體現出來。

王逸凡曾經聽馬青山侃過電影節的大山,按照馬青山說的,知道為什麼歐洲電影節那麼成功嗎?

因為電影節很多電影,實際上,大部分觀眾是聽不懂的,甚至看不懂的,但是有一種東西卻是全球大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