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新動作(1 / 2)

音樂係導演 俗人小黑 5174 字 2個月前

華訊最初的手段,因為的確有些吃相太難看,結果名聲自然是不是很好。

這在初期沒什麼問題,但是到了後麵,卻是顯得有些格局小了。

之後華訊就調整了策略。

開始走平台戰略。

華訊要是看上某個行業,不再是像過去那樣,一定要獨占,或者收購,而是改為參上一腳。

但是卻不會乾涉對方的公司的具體發展。

可以說,從惡意轉向善意,這無疑讓華訊的投資變得更受歡迎起來。

有資源,又吃相沒那麼難看,對於很多人來說,自然更願意和這樣的公司合作。

哪怕是全體收購,華訊大多數時候,也相對比較懷柔,至少,承諾的東西,不會貿貿然地區破壞。

但是阿狸卻不同。

阿狸收購的公司,從來都是一個套路。

先收購,承諾保留管理層,但是隨著消化完畢,管理層就會開始被肢解,或者明升暗降,或者直接調離崗位。

然後派出自己人接管。

這方麵,阿狸的名聲的確很不好。

其實收購新光之後,阿狸集團也同樣的是這樣的一個策略。

新光的管理層早就被換的差不多了。

當然,阿狸的確有錢,在這方麵,阿狸倒是沒有虧待。

可是問題在於,以往他們無往不利的做法,就是用錢砸嘛,那些人大多時候,本身也是商人,創業為的是什麼?大多數時候,能賣掉公司的,基本上,也都是因為給的價錢足夠高。

所以,哪怕被阿狸擺一道,但是因為人家給的錢足夠多,所以,當然是接手了。

可是吳瀚這裡,阿狸卻是碰了個釘子。

他們低估了電影圈的人,比如大導演吳瀚。

其實主要問題在於,吳瀚是導演,而不是徹頭徹尾的商人。

這是有本質的區彆的。

......

《數字王國》徹底涼涼。

大數據戰略可以說也被徹底降溫。

當然了,誰都知道,大數據雖然降溫了,但是大數據的確對電影的宣發還是有很大的便利的。

這方麵來說,阿狸和未來星還是很有優勢的。

但是現在的問題來了。

國內的大導演其實是有數的,之前阿狸傳媒和未來星傳媒,想要走的是大數據電影戰略,所以,刻意地忽視了大導演。

挖倒是挖了不少人,可是二三線的導演居多。

大導演一個都沒有。

作為堂堂互聯網巨頭,難道真的去拍一些小成本小製作?

丟不起那人啊。

為什麼幾大巨頭,一直都是巨頭。

就是因為,每年國內的電影市場上,這些巨頭每一次都是占據了大量的票房份額的。

比如華新最高的時候,總票房能達到全國年度總票房的20%以上,這是非常可怕的數字。

而電影產業,發展了這麼多年,雖然票房已經不再是電影產業的唯一的收入,整條產業鏈,擴展了不少,比如周邊,比如電影IP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