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模式的差異(1 / 2)

音樂係導演 俗人小黑 5257 字 2個月前

陳航心動,這太正常了。

王逸凡對此一點都沒有感到奇怪。

畢竟,不管怎麼說,雖然華國這幾年,的確市場大爆發,可以說已經不下雨北美。

但是再怎麼樣,北美的確還是全球第一大市場,而且關鍵在於,好萊塢對於華國的很多導演來說,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不過,王逸凡卻並不是太看好陳航。

沒辦法,彆看陳航是國內算的上能排在前五的大導演了。

可是放在好萊塢,不是王逸凡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一方麵是異國他鄉,另外一方麵,好萊塢的最主要的目標市場,始終都是本土。

而陳航畢竟是華國導演。

同時,還有一點很關鍵,或者說是最關鍵的一點。

以《楚門的世界》的目前的展現出來的水準,陳航在好萊塢,很難拿到真正的主導權。

彆忘記了,好萊塢可不是導演負責製,而是製片人中心製!

除非是頂級大導演,否則的話,a級大製作,幾乎不可能讓導演有太大的話語權的。

而陳航目前的身位,彆看那麼多好萊塢電影公司向他拋過來橄欖枝,好像一副求賢若渴的樣子。

可是實際上,這些邀約裡麵,真正的a級大製作,太少了。

而如果讓陳航去執導一部b級片的話,那麼或許有可能讓他拿到主導權,但是陳航顯然不會甘心。

所以也就是陳航現在是處於亢奮階段,一旦真正地決定了,他就會感受到,什麼叫做水土不服。

簡單地說,華國想要比肩北美,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

首先劇本方麵。

華國的電影的劇本,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很多人甚至表示,這個劇本不需要格式,自己能看懂,看得舒服就行。

是的,這個不稀奇,華國大多數電影都是這樣。

還有一點說起來,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敢相信。

當年的《赤壁》,你能想象,這部電影的劇本,在電影都進入選角期了,結果劇本居然都還沒有完整的稿子。

同樣的,國內很多導演是非常任性的。

比如,某位導演,讓編劇,修改了n遍劇本,然後,結果他不用了,直接花了很短的時間,重新鼓搗一個出來,然後拿來就用了。

是的,就是這麼任性。

而關鍵是,這種情況,在國內,並不少見。

這就是導演負責製的一個最大的弊端所在。

特彆是一些比較強勢的導演,在這方麵,可以說能讓投資方,氣炸!

因為他們根本不會顧忌市場之類的,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

首先是我想怎麼拍,然後才是其他。

而在好萊塢,他們因為有著成熟的電影工業體係。

所以,通常來說,哪怕是再強勢的導演,也不會出現國內的導演這麼任性的情況。

首先劇本方麵,他們劇本格式分明,對話是對話,動作是動作,無論哪個崗位上的工作人員,一看就能明白哪些部分是自己要做的工作。

這一點,可以說國內要走的路還很長。

如果是好萊塢模式,無論多少成本的影片,都能給你派專業的人員到場,一天工作八小時,到時間就全組收工,不管你今天是否拍完。

但是國內呢?

最典型的是墨鏡王,他一個鏡頭能翻來覆去地拍,關鍵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麼拍。

很多人把他捧上神壇,但是實際上,墨鏡王這樣的導演,絕對是華國最坑的導演,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

一部電影能讓演員從青年變成中年,你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