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與敵同行(2 / 2)

音樂係導演 俗人小黑 4360 字 3個月前

這部電影,很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故事,是的,柳霄的人設是犯罪嫌疑人,以及作家。

所以,他為了開解安然,經常會給她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在華盛頓廣場西邊的一個小區裡,街道都橫七豎八地伸展開去,又分裂成一小條一小條的“胡同”。這些“胡同”稀奇古怪地拐著彎子。一條街有時自己本身就交叉了不止一次。有一回一個畫家發現這條街有一種優越性:要是有個收帳的跑到這條街上,來催要顏料、紙張和畫布的錢,他就會突然發現自己兩手空空,原路返回,一文錢的帳也沒有要到!”

沒錯,王越很雞賊地把王逸凡此前講過的一個故事給弄了進來,《生命中最後一片葉子》!

隻不過,他把原本的兩個畫家的故事,變成了一個作家和一個畫家的故事。

但是故事同樣的精彩。

故事裡的表述一個窮女作家瓊西得了肺炎,生命危在旦夕,她把生存的希望寄托於窗外一棵常春藤樹的最後一片葉子——“隻剩下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後的藤葉飄落下來。那時候‘我’也該去了。”為了幫助瓊西戰勝病魔,打消她因長春藤葉的凋落而想死的“胡思亂想”,老畫家貝爾門,一個在社會底層掙紮了一輩子的貧困潦倒、落魄失意的小人物,為了挽救瓊西的生命,在一個淒風苦雨的夜晚,爬到磚牆高處畫了一片永不凋零的長春藤葉,給了瓊西“生”的意誌,新的生命。而貝爾門老人卻因著涼而染上嚴重的染肺炎去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創作了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

這個故事,不但感動到了電影裡麵的安然和那個新來的病人,同時也讓電影院裡的觀眾們,不由地開始浮想起來。

很多時候,解讀電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事實上,導演很多時候,可能並沒有想那麼多,但是不妨礙觀影者自己去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電影裡麵的那些鏡頭。

比如這個故事。

在張衛明想來,應該是一種隱喻?

至於隱喻什麼?結局嗎?

柳霄也想做個好人?

張衛明搖了搖頭,甩開這種胡思亂想。

不久,安然出院了,隻是當醫生說安然可以出院的時候,安然卻表現出來了不舍。

她為什麼不舍,她舍不得醫院?

並非如此,她是舍不得柳霄,在他的一日日的相伴下,她才能夠走出陰霾,可是出院了,他還會陪著自己嗎?

出院這一天,柳霄又來了。

他向安然告白了,兩人緊緊相擁。

醫院裡的那個病人果然是警方安排的臥底探員,就是為了監視柳霄,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安然這個“目擊證人”。

他向李晉彙報自己的所見所聞,當李晉問到他對柳霄的看法的時候,他告訴李晉,他覺得是不是搞錯方向了?

柳霄和安然同居了,平時他寫作,安然作畫。

他和她走在青山綠水之間,他給她描述眼前所見,成為了她的眼睛,安然根據柳霄的描述作畫。

春夏秋冬,他帶著她走遍千山萬水,在高崗上大聲呐喊,在草原上策馬奔騰,去果園裡感受豐收的季節,去冰城看冰雕

一切的一切都無比的美好,他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凶殺案沒有絲毫進展,成為了懸案,李晉卻依然不願意放棄,他依然認為柳霄的出現太過突兀,肯定是彆有目的,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是真正的凶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