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一份奏折是這樣寫的,是給邊關的糧餉,戶部方麵有詳細的糧餉開支可查。
安江郡王看糧餉竟然要上百萬兩,且還不是一年給一次就行了,而是這麼多糧餉,竟然隻能用一個月,也就是說,軍費開支,一年竟然要一千兩百萬兩,當時就覺得這也太多了,畢竟朝廷一年財政收入才兩千萬兩,軍費就用去了六成,那剩下的錢,哪夠各項開支?
覺得不對勁的安江郡王,就將戶部方麵的詳細開支拿來看了,然後就發現開支太離譜了。
比如,其中有一條就寫著,給馬的馬料,一匹價格XXX兩。
隻要了解外麵物價的人都知道,這個奏折不對勁。
以前的皇帝長於深宮,可能不知道,但安江郡王可是在外麵生活的,他能不知道?
安江郡王以前在王府也有馬,都是精養,他給馬的馬料價格,王府那些下人,肯定會吃回扣,所以都非常高了,估計絕對是正常價格的好幾倍。
但,給邊關的馬料,他看了下邊關的馬匹數,再計算一下每匹的消耗,竟然是在他王府馬料的基礎上,還能翻個百倍!
因馬料他是了解的,所以能看出來不對勁,但見微知著,其他他不了解的,肯定也大有問題,不可能隻有這一項他了解的有問題。
馬料的價格能翻個百倍,還是在他王府精養馬匹價格本就高的基礎上翻個百倍,其他的要也這樣,那也難怪,每年邊關開銷,要一千多萬了,原因很簡單,這裡麵絕對有貓膩,估計都是利益輸送,主管這方麵的官員給朝廷報一千兩百萬,然後從上到下一人撈一點,邊關的將領也跟著撈,分到每個騎兵手中的馬料,還能有多少,很難想像,難怪他在外麵的時候,聽過以前在邊關,現在在京大營當兵的哭訴,說邊關太苦了,還經常欠餉,幸好他混了個小頭目,後來跟著的將軍調到了京城,他也被對方拉過來了,日子才好過點了,畢竟缺誰的錢,也不會缺京大營的。
而他們在邊關,估計無論是人還是馬,分到手的東西,很少很少,導致這些人叫苦連天。
一個小頭目都叫過苦,那些大頭兵會是怎樣的處境,不難想像。
而這樣一支吃不飽,還拖欠糧餉的軍隊,能有多少戰鬥力?難怪年年被胡人打的慘了――不,甚至這些打的慘隻怕都有貓膩,就是為了叫慘,好讓朝廷給更多的錢招兵買馬。
事實上他們有兵有馬,隻是他們將弄來的錢自己分了。
安江郡王將這個發現,跟琳琅說了,說自己要不要問問他們邊關馬料的事,畢竟這個事,他是真的清楚的。
但琳琅阻止了他,道:“他們會有理由的,你問了也是白問。”
指不定還會被那些人找麻煩,到時白白受氣,老是這樣受氣,彆把安江郡王氣的黑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