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個樹,不是石榴樹,就是葡萄樹,要麼就是桔樹,棗樹,種出來自家吃或是賣給羅家作坊都可以,所以隻要外地人一進槐樹鎮,夏天綠樹蔭蔭,冬天上麵掛著小紅燈籠,喜氣洋洋。
一點都沒彆人形容的,說北方經常沙塵暴,滿天黃土怎麼怎麼的。
不知道的,還以為槐樹鎮是江南小鎮呢。
就連官道兩邊,人們自發的都種上了槐樹,即叫槐樹鎮,自然要種上些槐樹,不用專門雇人打理,一些鎮上的老人,閒得沒事就把水澆了,樹枝修剪了,一到春天,還會用土方子,給槐樹打藥防蟲。
把這些槐樹照顧的非常好,一到四五月份,槐花開了以後,那也一道美景。
景致變美了,小鎮變繁華了,小鎮上的百姓開始不滿足了,他們找到蕭天堡鎮長,紛紛要求修路。
因為一下雨,路麵一過車,就變得泥濘不堪,小鎮上的百姓回到家踩的哪兒是泥,一進門就得換鞋,這家裡的環境好了,自然也想著外麵的環境好。
於是蕭天堡把鎮上有頭有臉的當家人,都聚集到了家裡,開了個小會。
一聽說要修路,大家紛紛表示支持,麵鋪拿出五百兩,油坊拿出一千兩,麵條鋪財大氣粗,拿出五千兩,
蕭家五千兩,豆腐鋪二百兩,茶館二百兩,布店二百兩,齊家五百兩,錢芙蓉代表梁家和陳家捐了一千兩,
鞏家一千兩,楊柳村一個村總捐五百兩,鎮上的百姓一共籌集了二千兩,喜兒直接開口了。
“修吧,差多少,剩下的我兜著。”
一句話,讓大家心裡有了底,這段路先從槐樹鎮修起,先把鎮上的大街小巷修好,再修官道上的路。
不過喜兒有個要求,路,要修中間一條大路,來回過車,路麵要寬,還有給行人走的路,行人的路,要比車過的路,高一截,兩邊一邊一條,這樣行人就不用擔心被車撞到,其實也沒什麼難度,就是墊高一些,隔一段留一個通往兩邊水溝的排水口就可以了。
這項活又落到了牙行的梁管事這裡,牙行總部調了他好幾回,給他升官他都不走,非留在這裡。
而且,他把他的一家人,也搬到了這裡,說了,以後就在這裡養老。
接這項活時,他高興的不行,立即開始向遠一點的村落招人,手裡有施工隊,但人數不夠,有專業的帶隊,指派業餘的一起乾,這活也就不會出錯。
收養所,女子學校,還有修路,這幾項加起來,又夠平遠縣的百姓忙的了。
忙了好,忙了就有錢賺。
平遠縣,早已不是窮縣了,誰家都舍不得休息一會兒,即便是編個草簾子都能掙到錢,地裡的草杆子都不再燒火了,不是編草簾子,就是賣到農場當牛飼料,為了冬天有柴燒,家裡,屋前屋後,院外,都種上了樹。
再不濟,春天挖野菜,賣到羅家作坊,羅家出了一種新品,野菜罐頭,說是吃了對身體好,對外也是收野菜的,到了夏天割草,曬乾儲備起來,賣給農場,也能賺到錢,隻要你勤快,沒有家裡餓肚子的。
再有精明的人,直接到楊柳村跟他們學刨製藥材,到羅家菜園,跟柳青他們當學徒學種菜,想學種藥了,可以到太平醫館,胡一天早就吩咐下去了,隻要百姓肯學種藥材,一律免費。
最重要的是,喜兒從京城回來後,向全縣的百姓公布了一條羅家的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