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義結金蘭(2 / 2)

落難情緣 洪門十一少 7168 字 4個月前

劉誌秀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淚水卻怎麼也止不住。她轉過頭,哽咽道:“你甭管我,快去陪客人吧。我,我,我一會兒就好。”

劉誌略小聲咕噥道:“女孩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總是這樣莫名其妙。”

……

劉誌略剛念完,沒想到,惠能卻饒有興趣地說:“誌略兄,你剛讀的這篇《大學》,我好像…..”

“好像什麼?是不是沒聽明白?” 劉誌略稍為停緩了一下,接著又說,“這也難怪,我開始聽先生講時,也是聽得似懂非懂。” 他說到這裡,望著惠能,“待愚兄為你解讀如何?”

惠能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地“哦”了一聲。

劉誌略拿起茶幾上那杯散發著清香的熱茶,呷了一口,潤了一下喉嚨,像先生教學生似的,一本正經地說開了:“在開頭中的‘明明德’一句中,第一個‘明’是動詞,彰顯發揚之意;第二個‘明’是形容詞,含有高尚、光輝的意思。”

……

惠能在靜心地聽著。其實,他早在兒時,在李學儒的學堂裡,對先生講授的“動詞、形容詞、虛詞、介詞,詞性判彆,句子成份、結構,主謂賓定狀補,主乾枝葉分清楚等語法特點,他早已爛熟於心。出於禮貌,惠能專心地聽著。

最後,劉誌略點評似地說:“第一句話,翻過來就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民眾,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

惠能聽到這裡,忍不住雙手擊節,興奮說道:“誌略兄,您闡述得太好了!”

劉誌略看著惠能的表情,心想:這可是治國平天下的大文章啊!他不太相信,惠能能聽得懂,能理解《大學》。

劉誌略注視著惠能,說:“是嗎?待愚兄再念幾句,你聽聽是什麼意思。”

“嗯。”惠能點了點頭。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劉誌略隨意地誦讀了一句,放下書,問:“賢弟,明白嗎?”

惠能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書中寫得太好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是在講佛法,講修行呀!”

劉誌略聽惠能如此一說,真個是哭笑不得!無奈地又問:“賢弟,你沒聽錯吧?我給你念的是儒家經典《禮記》中的《大學》,不是釋迦牟尼佛講述的佛經。”

惠能說:“佛也好,儒也好,都是教化人的。就拿你剛才讀的這段吧,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怎麼明明德呢?書中說的方法很正確,首先要做到‘止’,知止而後有定。止的功夫修到家之後才會有定,定下來之後才能夠真正靜,靜之後能安、能思慮、能思維,經過思維才能打開智慧之門,才能夠明明德,也就是明心見性。這些道理,與佛法修行戒、定、慧的過程是一模一樣的。”

劉誌略驚奇地看著惠能,像不認識他似的。

這回,輪到惠能怕他不明白了。

於是,惠能更通俗地解釋說:“佛教所說的戒,就像密密麻麻的樹林,有了它的阻隔,外麵的風就吹不進來。有了這個保護層,我們的心恰似森林中幽靜的深潭,時時處在水麵波浪不起、水底沉渣不泛的安靜狀態,這就是定。在這種定的狀態下,不但水質清澈通透,水中之物一覽無餘,而且水麵平靜如鏡,可以照天照地;天上風雲變幻,空中飛鳥低掠,地上風吹草動,都瞞不過它的慧眼。同時呢,它曆曆分明自身卻湛然不動,絲毫不會被紛雜的外界風波所擾動。這就是由定所生出的慧。這種慧,不是聰明,不是知識,而是人最根本的大智慧!”

秋風蕭瑟,夜霧隨風從屋內的天井口處吹進大廳,風寒露冷。劉誌略聽惠能如此一說,如一陣寒風襲來,猛地打了一個冷顫,驚得如癡如呆……

半晌,他才回過神來,情不自禁地連連叫好,不知不覺竟鼓起掌來。

惠能被他弄得有點不好意思起來,叫道:“誌略兄,你這是乾嘛呀?”

劉誌略心悅誠服地說:“賢弟,你說的太好了!我算是真服你了。”

惠能謙遜地說:“誌略兄,過獎了,我隻不過是有感而發而已。”

劉誌略拿起台上那本《禮記.大學》,感慨地說:“我讀了這麼久《禮記.大學》,也沒弄懂大學之道,怎樣才能明明德。並且,幾乎所有的儒生,僅僅是從字麵上將這些文字當作一種知識,一種大道理理解而已,從未有人想過,它居然是修心的實踐方法!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請受愚兄一拜。” 劉誌略非常認真地上前向惠能施禮。

惠能急忙把劉誌略扶住,道:“誌略兄,哪有大哥向小弟施禮的道理?不要那麼客氣。”

劉誌略搖搖頭,認真地說:“不,我決不是客氣。雖然,你是站在修禪的角度說,但道理是一樣的。看來佛法無邊,的確是打開人生大智慧的一把金鑰匙啊!”

惠能肯定地:“誌略兄,您說得對!佛法無邊,的確是打開人生大智慧的一把金鑰匙。”

劉誌略佩服地說,“沒想到,賢弟你竟然還這樣精通佛性教義。”

惠能恭謙地,“哪裡,我不過是聽了一位學佛多年的老居士和釋慧大師說了一些佛法,知道了一些名詞、掌故而已。”

劉誌略說,“我姑姑也經常給我講經,可是,我到現在也不明白,學佛到底有什麼用?”

惠能一聽,饒有興趣地問,“誌略兄,你姑姑學佛的?”

“對。我姑姑就在離村不遠的山澗寺出家為尼,法號怪怪的,叫什麼無儘藏。”

惠能隨口道:“無儘藏,這法號起得好!在佛教裡,德廣無窮為無儘,包含無儘之德曰藏。象征著真如佛性廣闊無邊,包羅萬象。”

“哦,聽賢弟如此一說,這法號,還真是起得高雅啊!待有機會,帶你去向我姑姑請教佛法。” 劉誌略不無高興地說。

惠能興奮地說:“好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