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上)(2 / 2)

外交大臣說這話,是因為奧匈帝國駐貝爾格萊德臨時代辦觀察到發給他的。他在當地發現得到費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後,正在慶祝節日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激動的接近瘋狂,有人因為太興奮暈倒在他人的懷裡。而且有人說。“我們等待這個時刻已經太久了。”

在這次內閣會議後,大家的意見幾乎一致,首相史德格伯爵支持開戰,戰爭大臣克羅巴廷和財政大臣比林斯基也支持開戰,加上外交大臣和總參謀長似乎奧匈帝國高層已經決定開戰了。不過有一位高層明確態度反對宣戰,那就是匈牙利首相蒂薩。

蒂薩在奧匈帝國裡是一個令人畏懼的人物,他為人嚴酷冷漠,雖然話不多但是句句都很有分量。當然給他帶著如此權勢的不僅是首相這個職務,更多是因為其家族在匈牙利巨大的影響力,更彆提匈牙利在奧匈這個二元帝國的地位。其父親蒂薩·卡爾曼在匈牙利擔當了15年的首相職務(1875-1890年),而且哪怕內有擔任首相職務後,匈牙利政府許多法令也必須詢問他的意見。

事實上蒂薩對於塞爾維亞沒有任何的好感,他希望奧匈帝國不要過多的介入到巴爾乾南部的事務中。如果奧匈在那裡搞擴張,最終隻能削弱匈牙利的特殊地位,因為這樣會引入更多的斯拉夫少數民族。最終會讓奧匈帝國從二元結構(奧地利人和馬紮爾人)轉變成三元結構。

而皇帝費朗茨·約瑟夫一世的態度則很有意思,他不關心政府使用哪一種政策,而是堅持一個原則,無論政府采取哪種對塞爾維亞的對策,都必須有蒂薩的同意,爭取獲得匈牙利的全力支持。

在外交大臣貝爾托爾德找到提薩希望他能支持,而這位匈牙利首相告訴外交大臣。自己反對戰爭是因為塞爾維亞背後的俄國會出兵乾預,在沒有盟友德國支持的情況下,向塞爾維亞宣戰是不可接受的事。為此蒂薩準備了一份“和平計劃”讓外交大臣交給德國。

在這份“和平計劃”中,其中心是將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斯曼帝國拉入三國同盟國中,從而阻止俄國在巴爾乾地區的野心。從表麵上看這是蒂薩在用外交手段玩弄巴爾乾地區的政治,實際上是加強同德國的關係,讓其更夠更深的介入到奧匈在巴爾乾的事務中,將巴爾乾變成奧匈和德國共同的事業。

麵對薩拉熱窩的刺殺事件,奧匈帝國的政治家在沒有征得德國同意前,不能製定出自己的對策。這反映了奧匈帝國在戰略上是無能的。而讓奧匈不能做出對策的原因也是帝國內部政治結構,高高在上的匈牙利人有能力代表半個帝國否決一項政策。然而奧匈由15個民族,幾乎不能把國內政策和國際政策分開。

蒂薩的和平主義姿態,也是他向維護馬紮爾人的地位分不開的。康拉德和貝爾托爾德希望壓垮塞爾維亞,目的就是為了削弱帝國內部民族的獨立浪潮。可是兩人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首先要壓製以蒂薩為代表的馬紮爾人。在這種奇怪的局勢下,德國不僅變成了奧匈外交政策的仲裁者,也變成了奧匈帝國製度困境的破解者。

現在奧匈帝國就等德國的態度了。

ps今天早點睡覺,起來在繼續碼字更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