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俄國的隱患(1 / 2)

在埃德爾回到布加勒斯特後,就這個問題專門找過首相。

可能是在西線頂住了德國的進攻,而東線因為俄國在統帥布魯希洛夫的帶領下,重新殺回米西利亞的關係,羅馬尼亞和協約國的談判陷入了僵局。

在王宮內,埃德爾正在聽首相布勒蒂亞努講述談判結果。奧匈看到的景象讓他決定不在躲在幕後,所以他召集首相親自聽聽談判的結果,可惜雙方的差距還是很大。

“陛下,我們要求,協約國隻答應給我們巴特納、克裡薩納還有馬拉穆列什地區,作為我們的額外報酬。所以我們和協約國方麵的談判陷入了僵局,現在誰都不願意讓步。”

埃德爾在聽到這裡先查看了地圖。協約國開出的條件,他從地圖上看來和羅馬尼亞後世麵積差不多。

“這差不多是現在協約國的最大讓步。”

埃德爾看著地圖自言自語的說道。

布勒蒂亞努首相在旁邊也聽到埃德爾的話。“陛下目前看到這也是協約國最大的讓步,想要他們繼續讓步,除非發生重大的局勢變化才行。”

首相的話給埃德爾帶來了靈感,因為他知道馬上在俄國局勢將發生重大的改變。鼎鼎大名的俄國革命,他在小時候就知道了。不過好像最開始是二月革命,不過具體情況因為時間太久埃德爾記不清了,不過從俄國現在的情況看來估計也好不了多少。

埃德爾讓侍衛長拿來俄國的調查報告開始翻閱起來,他要親自查看俄國的目前的情況。說起這份調查報告也是有趣,這是俄國自己統計的數據。而米洛克的手下花了200英鎊,就從負責整理的一個小職員手上拿到這些關於俄國的機密情報,看來俄國官員的操守是在‘太高了’。

在一戰前俄國就是一個不能自給自足的國家,這裡不是說資源,而是機械設備等。在1913的數據顯示,儘管在當年全國鋼的產量達到420萬噸。但是機器製造業、化學工業薄弱,沒有汽車製造業。許多機器、武器仰賴外國。戰前,俄國進口的機器占37%,重要的設備、車床的自給率不到1/3。

而在戰爭爆發後俄國因為貪婪將奧斯曼推向了同盟國,這讓他的進口渠道大幅萎縮。要知道黑海一直都是俄國主要出口的航運通道,可是因為俄國對君士坦丁堡的窺視讓他自食其果。

另一個方麵,從開戰後俄國的生產大幅向軍用物品傾斜。1916年,農業機器產品隻有戰前的1/5,機車、車廂的生產明顯減少,機車減少16%,車廂減少14%。機器、車床嚴重不足,又影響礦石、煤炭、石油開采量的下降。由於缺乏燃料、原料,高爐停火,許多工廠不得不關閉。戰前靠進口棉花生產的紡織廠停產。

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織機不能開工。在前線,武器、彈藥嚴重不足。每月需要6萬支步槍,而1914年8月~12月隻造出13萬4千支步槍。每月需要機槍800支,而1914年下半年總共才製造機槍860支。交通、運輸嚴重阻塞。鐵路承擔不了急劇增長的運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