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蒂亞努首相在和埃德爾商議後就回到首相府。
回到首相府的布勒蒂亞努首相,沒有著急的打開國王給自己的文件袋,而是專心的處理著政府的諸多事務。因為他知道如果看了國王給自己的文件袋,估計他滿腦子都是關於談判的事,今天下午的政府工作就沒辦法去做,所以乾脆回家在看也不遲。
在忙碌一個下午的政府工作後,布勒蒂亞努首相乘坐自己的轎車回到了家中。在接受家人們的問好後,布勒蒂亞努首相回到書房,在吩咐一句不許彆人打擾後,他打開了淡藍色的文件袋。
在這份埃德爾精心準備的談判條件中,給協約國開出了沿著蒂薩河為界限,一直延伸到東喀爾巴阡山脈,並且將東南加利西亞(利沃夫、伊萬諾、切爾諾夫策、還有捷爾諾波爾西南部、赫梅利尼茨基西南一角)也劃在其中。按照首相布勒蒂亞努的估算,這是比羅馬尼亞還要大點的領土,就是不知道協約國方麵看了會有什麼反應。
當然這裡都是劃割奧匈帝國的領土,埃德爾知道現在俄國臨時政府不可能答應這個條件,不過他也是為將來準備的。隻要到時候蘇俄和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那麼這個條件英法會求著羅馬尼亞簽字。
除了領土方麵的條件以外,埃德爾還準備了政治和軍事方麵的條件。其中政治第一條,與同盟國簽訂和平條約,必須保證羅馬尼亞如數獲得條款中應得的領土,如果有出入協約國不能與同盟國簽訂和平條約。這是埃德爾為了保證,將來協約國在書麵上落下字句,也是為將來新領土獲得正常的依據。
第二條,在決定和平條約時,英法俄美意五國與羅馬尼亞地位平等,沒有大小尊卑。這也是埃德爾為了提高羅馬尼亞在戰爭中的地位,而苦心準備的。不然在將來巴黎和會中,羅馬尼亞就很有可能和當時民國一樣分到二三流的地位。這對於提高羅馬尼亞政治軍事地位很不利,也是埃德爾極力避免的。
而軍事條件上,埃德爾打算利用一下依托帕拉利亞港口的協約國軍隊。他打算在羅馬尼亞發動攻擊的同時,依然和保加利亞軍隊對峙的協約國軍隊,能夠發動攻擊牽製保加利亞的回援。
這裡多說一句希臘的處境,協約國強行登陸希臘的港口城市帕拉利亞後,首相維尼澤洛斯就極力主張希臘加入協約國一方獲取利益。但是被一直被國王康斯坦丁反對,主張保持中立。而且這位國王為了中立,還將首相維尼澤洛斯罷免。
於是在1916年這名前首相跑到帕拉利亞另立新政府,完全不鳥雅典的中立原則,於是希臘出現了兩個政府。時間在進入1917年後,英法決定增加對希臘的控製力度。
於是在今年的5月希臘出現大量的言論,指責國王康斯坦丁保持中立是因為其得到了親戚德皇威廉二世的私下饋贈。這些言論被不經意間擴大,傳遍了整個希臘,麵對民眾的議論紛紛,國王康斯坦丁知道這是在逼迫自己下台,其幕後主使肯定就是協約國集團。
不過麵對這樣的指責,康斯坦丁知道這是英法的逼宮,如果他繼續製止希臘加入戰爭,那麼估計民眾暴動也不遠,要知道希臘可一直都被英國控製的很深。現在可更沒有本事脫離協約國的控製。這從協約國在帕拉利亞港口登陸,希臘軍隊一槍不發就可以看出來。
根據埃德爾得到情報聽說這名國王有退位,讓兒子繼承王位的打算。不過具體什麼情況,這就需要進一步的消息。
首相布勒蒂亞努在看了,埃德爾給自己設立的羅馬尼亞最後條件後,將其用火盆燒掉。
看著燃燒成灰燼的文件,布勒蒂亞努首相長歎一聲,國王給自己的條件很難辦。這些內容很難讓協約國同意,尤其是俄國絕對不會同意羅馬尼亞獲得加利西亞的領土。現在隻能慢慢和協約國繼續談下去,希望協約國方麵看了不會大為惱怒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