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進軍萊茵(2 / 2)

他攻擊法蘇互助條約是“把**引進歐洲舞台”,是與洛迦諾公約所規定的義務不能相容的,宣稱這“帶來了一個法律上不安全的因素”。

該條約規定,當法蘇任何一方成為歐洲國家的侵略對象時,兩國保證立即相互進行支援和協助。

而法蘇互助條約,的確違背了洛迦諾公約中關於德國和法國和平方式解決彼此間的糾紛的約定。

不過希特勒故意忽略了,法國因為對德國於1935回複義務兵製的擔憂,才選擇與蘇聯接近的事實。而恢複義務兵製的德國,其兵力迅速擴大到35萬。正是看到德**事實力的快速恢複,法國才選擇了接近蘇聯。

所以法國麵對這次德**隊進入萊茵非軍事區的行為,並沒有給予有力的回擊,隻是將12個師調到法德邊境加強防禦。

其實法國也有自己的難處,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法國在一戰中傷亡過大,民眾普遍的厭戰情緒非常嚴重。而政客們不敢做出讓民眾不滿的事情,所以隻能眼睜睜看著德**隊占據萊茵非軍事區。

至於德國東麵的鄰居波蘭的心情更是複雜。儘管有1934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條約,波蘭人對德國仍然深懷戒心。作為法國的長期盟友,波蘭認為法國絕不可能容忍德國進軍萊茵蘭,因而在3月9日曾對法國提出“兩國的軍事同盟生效”。

當發現法國並不打算采取行動時,波蘭政府為自己的自作多情十分尷尬,並不得不向柏林做出解釋(希特勒卻表示很了解波蘭政府的難處)。

英、法兩國(尤其是法國)在歐洲的其他盟國,都為此感到心寒,紛紛開始調整政策,使自己適應歐洲新的力量對比格局。連一向同英、法結盟的比利時與荷蘭,也先後宣告中立。

麵對德國進軍萊茵非軍事區一事,作為歐洲重要一員的羅馬尼亞怎麼看?

埃德爾表示,搬張板凳坐著看。目前德國與羅馬尼亞關係不錯,兩國的軍事合作都令對方滿意。作為出色政治家的希特勒當然不會忘記羅馬尼亞,在進軍行動開始之前,希特勒曾經通過大使試探過羅馬尼亞的態度。

為此埃德爾表示,羅馬尼亞認為德國理應擁有在自己領土的駐軍權。為此大喜過望的希特勒公開的對其他人說到,“羅馬尼亞師德意誌真正的朋友。”

沒錯,埃德爾就願意看到德國重新武裝。沒有德國打破凡爾賽體係,怎麼能讓羅馬尼亞在其中渾水摸魚呢?

為此埃德爾還需要一件保證羅馬尼亞的利益的法寶。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