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峨眉起風波(2 / 2)

修煉歲月不知年,如果仔細算算李治的年齡,都快要二十八歲了。

二人大大方方地離開了“南天門”,要順道去一趟二郎神的“灌江口”,據說那裡有楊戩早就給妹妹備下的嫁妝。

而楊戩和娘親雲華仙子,卻要在李治和楊嬋成婚的正日子趕過去,為此連“哮天犬”都被臨時派給了楊嬋,由它來負責傳遞消息。

峨眉山,地處南瞻部洲,位於大唐國土的西南端,距離二郎神的“灌江口”倒不算太遠。

孫悟空自然是被留在了“灌江口”,楊嬋親自交待了“梅山六兄弟”,這位也是楊二郎的結義兄弟“至尊寶”,並將李治一並介紹給眾人。

這哥六個聽說“三聖母”要成婚,又是一陣道賀,並奉上各自的賀禮自不必多說。

李治和楊嬋在“灌江口”安頓好了孫悟空之後,就特意繞道了峨眉山,按照李治的說法,二人也算是來一次“旅行結婚”了。

……

在整個南瞻部洲來講,峨眉山確是一個難得的靈氣充盈之處,且正處於人口眾多的川蜀,無論什麼人在此建觀立廟,均能香火鼎盛。

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裡煙雲連,怕恐鳥道千萬折,奇峰朵朵開青蓮。

最早的時候,此處算是道家的洞天福地,傳說當年廣成子仙師就曾經在此傳道,而道家共有三十六洞天,峨眉山就是“第七洞天”。

後來也有道家諸多大能來此傳道,卻不知是何原因,這些大能竟都沒有將此處作為自己的道場。

倒是慢慢的,在峨眉山中,不時地有新的寺廟建起,光頭的僧人日益多了起來。

相傳,在東漢永平年間,峨眉山華嚴底下,住著一位叫蒲公的老人,世代以采藥為生。

一天,蒲公在山上采藥時,看見一頭麋鹿,一路追蹤,來到金頂絕壁處,麋鹿突然消失,隻見山崖間升起紫色的雲霧。

蒲公把這一奇景告訴了廟裡的寶章和尚,和尚指點他說,你看到的是普賢菩薩的應身,於是蒲公自發募集善款,在峨眉山上建立了“普光寺”,專門供奉普賢菩薩。

大唐建立之後,李唐皇室自然是尊道家的,畢竟他們就自稱是道門掌舵者李耳的後人。

同時,為了兼顧各方的利益,李唐也並不反對佛家的傳播,隻要有利於皇家統治的,都會得到扶持。

君不見,唐皇李世民不就同西去的唐僧八拜為交了嗎?

由漢到唐這段時間,峨眉山幾乎已經被佛門寺廟所占據,甚至對外聲稱此處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不再有道家的“第七洞天”之說。

可謂三裡一廟,五裡一寺,這些寺廟大多依山而建,或掩映於鬆柏之間,或聳立於高峰之上,與峨眉山水融為一體,化為點綴群山的獨特風景。

“乾明觀”,位於四峨山的半山腰,卻是一座難得一見的道觀。

此處雖然也算是峨眉山的範圍,卻早已遠離了主峰,比起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來,卻要差上許多。

不僅山上的靈氣難比那些主峰的十分之一,就是往來的遊人、香客,也少的可憐。

“乾明觀”緊閉著大門,說是大門,恐怕遠不及普通寺廟後門來的有牌麵。

在“乾明觀”門外,卻一直有兩人在此徘徊,看樣子已經不是在此停留了一次,更不是停留過一天。

“三……三爺,咱們還是先回去吧,這次已經等了三天了,依然沒能見到那位,小的懷疑三爺您是不是看錯了啊?”

一個護衛模樣的人,魁梧的身材,太陽穴鼓鼓的,兩眼如燈,隨處一個護衛,居然都有著“半步武道通神”的修為?

“吳護衛,你若是覺得無聊可先行回去,本公子在此再等幾天,如何還是見不到人,也就返回‘萬年寺’去了。”

“你可先回去稟明師尊,欠下的課業,我會一點兒不少地補回來的。”

說話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雖然身著普通的文士服,一舉一動卻有著不同常人的氣度。

雖然是文士打扮,腰間依然懸著長劍,一看就不是虛有其表的裝飾物,長劍未出劍匣,就隱隱約約感覺到它的鋒芒畢露。

這位三爺一發話,剛才開口那位吳護衛,隻好將一肚子的不情願給咽了回去。

他隻是一名護衛而已,自然當不了主子的家,更何況,他這個護衛更多的就是跑跑腿,真遇到危險了還不知道誰保護誰呢。

吳護衛有著“半步武道通神”的境界,而他跟隨的這位三爺,修為卻早已到了“元嬰”後期,修煉的居然是純正的佛門功法?

隻是腰間那把劍,跟他身上的氣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看來他要不另有師承,要麼就是有特殊的經曆。

又是一天一夜過去了……

太陽再次從東方升起,就在吳護衛再次不耐煩的時候,“吱呀呀——”一陣聲響,“乾明觀”的角門終於開了。

從裡邊走出來一名十五六歲的小道童,看樣子是趕個大早,要到附近的集市上去采買東西。

“小道士有禮了……”

等候了幾天的這位三爺,卻不曾有一絲苦候幾日的疲憊和心煩,反而神采奕奕的上前問候道。

“您是……”

冷不丁被人堵在大門口,小道士就是一愣,抬頭看到是一個不認識的陌生人,就更加納悶了。

“在下楊恪,乃是‘萬年寺’的俗家弟子,這十多年也一直在‘萬年寺’中修行。前些時日偶爾在山中行走,見到一位身著白衣的小……公子。”

“後來發現,那位白衣公子進了‘乾明觀’就沒有再出來,想必不是觀中的子弟,就是常駐的香客。”

“不知小道士可否行個方便,替在下引薦一二,這裡有百兩黃金,算是楊某的一點兒心意。”

這位自稱楊恪的一邊說著,一邊從囊中取出兩大錠金元寶,每錠足有五十兩,真是百兩黃金啊?

小道士登時眼睛都瞪圓了。

“這個……按理說我‘乾明觀’中之人,俱是小道的長輩,小道本不該多嘴的,隻是您這誠意也太豐厚了!”

這位小道士,雖然身著道服,其實就是後廚的一名雜役,摸過的財貨多於看過的經文。

“見錢眼開”,可不隻是說說而已,更何況眼前的還是實實在在的一百兩黃金啊!

“您說的那位白衣公子,應當是寄居在我觀中的一位貴人,不過此人據說神通廣大,借居在此也有些年頭了。”

“嘿嘿,看在這一百兩黃金的份上,小道可以跟您說句實話,那位可不是什麼公子,而是一位修道的女冠。”

“外出時為了方便,多以白衣公子的樣貌出現,您如果真想見到她的話……”

小道士話說了一半,卻故意停了下來。

看來,這位小道士年齡不大,心中的彎彎繞還真不少。

楊恪見狀,急忙又從囊中拿出兩錠黃金,湊足了兩百兩。

這些黃金,原本是楊恪的府中送來的“例錢”,“萬年寺”那麼大,上下好幾百張嘴呢,大多數隻是平常的僧侶。

楊恪在此修行,雖說是自己的“機緣”,他也明白是有大的勢力在背後支持著。

不過,見過“世麵”的楊恪,為了讓自己心安,過得更加舒服一些,這些年也習慣了不斷地往“萬年寺”中拋金撒銀。

佛要穿衣、人要吃飯,總得有些花銷的,更何況那是幾百張嘴啊。

一次兩次之後,“萬年寺”的方丈也就默許了他,給錢還能有不要的嗎?

楊恪的修行,更多的是他自己一個人在“萬年寺”後山的一處院落中潛修,每隔半月,就會有一名老和尚前來傳他佛門功法。

老和尚自稱“慧可”,看起來是一位行事很低調的老僧,至於這個名字,楊恪還真知道,在整個大唐的佛門中都小有名氣。

隻是楊恪卻不知道這老僧的真實來曆。

跟這老和尚的相遇,後來楊恪每每想起之時,就覺得是此老刻意為之,一直不明白對方的意圖所在。

隻是一晃已經過去十幾年了,除去自己沒事向“萬年寺”捐贈了無數金銀之外,慧可老和尚卻從來都沒有主動要求過。

而楊恪自己,卻從一個後天高手,一步一步成長到了先天高手,緊接著又完成了“築基”,正式走上修煉之途。

修煉的功法是佛門正宗的功法,修煉的院落,更是被慧可老和尚布下了“聚靈陣”,是整個“萬年寺”都數得著的地方。

十多年之後,楊恪已經修煉到了“元嬰”後期,依然沒見到有什麼人來找他,起初那份戒備心理就放鬆了許多。

心理一放鬆,骨子裡的本性就迸發了,不再是苦修在那個小院子裡,除卻每隔半月慧可老和尚會蒞臨一日,其他時候楊恪反而更喜歡在峨眉山中遊玩。

恰恰在上個月,楊恪正在峨眉頂觀日出時,卻發現了不遠處的一個白衣公子。

楊恪自然是一位取向正常之人,如果對方真是一位公子,他豈會一見傾心,且癡迷到尾隨而至“乾明觀”,這才有了之前的一幕。

“這……楊爺您這出手還真是……小道生平僅見啊——”

“乾明觀”這小道士,直接將自己的外套脫下來,裡三層、外三層將四大錠金元寶包裹起來。

“楊爺您還是真問對人了,引薦小道自然沒有那個身份和能力,不過有一件事情,小道可以跟楊爺透露一番。”

“那位白衣女冠,每逢月圓之夜,一定會到後山的‘白龍洞’去待上一夜,希望這個能夠幫到您……”

小道士說完,扛起自己的外套轉身又回去了,兩百兩黃金啊,他總得回去找個地方藏起來吧。

“三爺,您這錢花的還真不值啊——”

一旁的吳護衛全程看的真真的,不過這位三爺向來行事我行我素,他一個護衛又豈能乾涉的了?

剛剛從府中送來的二百兩黃金,這轉眼間就花了個底掉?

“哈哈,吳護衛,你來看這是什麼?——”

楊恪打開了自己的兜囊,吳護衛的眼睛都直了。

“三爺,這是?……”

“哈哈,一個貪財的小道士而已,真以為爺就那麼繃不住自己?要不是聽說這‘乾明觀’中有高手存在,爺早就親自進去了。”

“剛剛給那小道士的,不過是爺的區區‘點石成金’術罷了,等他真正用的時候,發現四錠黃金不過是四個破石頭而已,哈哈哈……”

既然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楊恪也不再停留。

“白龍洞”他可是知道,那裡也算是峨眉山一個不大不小的禁地,單憑自己的能力恐怕是搞不定。

這該怎麼辦呢?

“哎,有了,‘萬年寺’兩年前不是來了一位大人物嗎?那位可是個容易衝動的主,也許一切都要落在他的身上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