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臨行語諸事(1 / 2)

“軒轅劍”,傳說中的神兵利刃,更是一把聖道之劍。

據傳聞,當年由眾仙采首山之銅所鑄,通體金黃。

劍身一麵刻日月星辰,一麵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麵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麵書四海一統之策。

其內更是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

神劍本無名,因為在黃帝手中大放異彩,才被稱之為“軒轅劍”。

雖然“軒轅劍”僅為後天至寶,但它的品級以及能量卻是很多先天靈寶都無法相比擬的。

更是作為人間的鎮族法寶,代表了整個人族的氣運,它本身自然也有著大功德加成。

可惜,當三皇被困在“火雲洞”之後,“軒轅劍”也就絕跡於洪荒之中,不想今日卻從天而降。

“弟子人族李治,拜謝恩師厚賜——”

李治雙手高高捧起“軒轅劍”,衝著虛空之中一個大禮參拜。

李治也終於明白了,為何當初師姐女魃會露出那樣的神情,原來這“滄溟訣”修煉到了第八層,就徹底恢複了原貌。

這哪裡是什麼“滄溟訣”啊,分明就是軒轅黃帝的“軒轅訣”嗎?

原本的清白之光,如今卻變成金黃之色,李治的周身竟然有了淡淡的皇者之氣!

難道說,擔心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會被有心人窺伺,故而軒轅黃帝才有意將此功訣遮掩一二?

不過,事到如今,李治也顧不得許多了。

自己的師承如今算是徹底大白於三界,更有這從天而降的“軒轅劍”做注腳,就算是李治再去顧忌什麼,又有何用處?

長安,那是大唐的國都,大唐卻是人族最大的國度,如今的人族,雖然依舊弱小,卻是這個時代氣運的承載者。

李治在長安城外的渡劫,自然驚動了三界中的諸多大佬,更有一些彆有用心之人。

更何況,他遭遇的還是億萬年來,天道降下第二次的“寂滅神雷”,李治也成為第一個從“寂滅神雷”下逃生之人。

“三弟,你這次也太過高調了吧?居然就這樣明目張膽地將‘軒轅劍’給了那小子?”

青青翠翠的喬鬆,龍鱗重疊;猗猗挺挺的秀竹,鳳尾交加。

蒙蒙茸茸的碧草,龍須柔軟;古古怪怪的古樹,鹿角丫叉。

一山高聳不知其高,一洞丹霞不知其遠,其間有二人對相坐對弈,執白者已然棄子,卻不見其臉上有失意之色。

“嗬嗬,大兄此言差矣!沒想到這小子居然引來了‘寂滅神雷’,更是安然地渡了過去。”

“這個時候彆說是小弟將‘軒轅劍’當眾傳給了他,就算是大哥把‘伏羲琴’也一並扔了下去,都未必能引起多大的波瀾。”

沒錯,對弈的二人,正是“火雲洞”中人族三皇的“天皇”伏羲和“人皇”軒轅。

至於那位“地皇”神農,卻是一個閒不住的主,三人被禁足在“火雲洞”中,萬千年過去,倒是讓他們聯手將此處好生開辟了一番。

如今的“火雲洞”恰似一個人造的“福地洞天”一般,洞中有山、山中有水、水上行舟、舟遊滄海。

而“地皇”神農,卻又不知躲在哪方山水采藥去了。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哈哈,你啊,可惜‘伏羲琴’與此子無緣,要不然老夫又何惜一把琴爾?老三,此子恐怕是你的最後一搏了吧?若成則已,如若不成”

“如若不成,人族將徹底失去重振之機,是‘人王’還是‘人皇’,就要看這小子自己的造化了,這也是人族最後的機會了。”

“人皇”軒轅抿然而笑,單手一揮,李治渡劫的景象憑空消失了。

“大天尊,沒想到此子竟然是那位的傳人啊,這次那位還真是舍得,居然連‘軒轅劍’都送了出來,單單這一把劍就不知道凝聚了多少人族的氣運啊——”

“陶養殿”中,“昊天鏡”前,兩人一坐一立。

坐著的自然是大天尊,而立在一旁的赫然正是太白金星,立者固然嗟歎不已,坐著的那位又何嘗不是緊皺著雙眉?

“太白,數千年前,就聽老師說過,人族當為天地之中,卻不再會有人皇降生,難道老師會說錯嗎?”

是啊,大天尊口中的“老師”,那可是洪荒以及三界中,最最至高無上的存在,他老人家難道還會有說錯話的時候嗎?

太白金星沒有接茬,他也相信大天尊口中的“老師”是不會出錯的,可是,“昊天鏡”中這一切又該如何去解釋呢?

“太白,你悄悄下界一趟吧,看看唐皇李世民的諸子之中,可有能當大事之人,那位‘李藥師’不是還在嘛,讓他也適當地活動活動吧。”

最後,大天尊輕描淡寫地說道,此時大殿中沒有了大天尊的身影,太白金星卻看到桌案之上,多出來一個盛放丹藥的小盒子。

“‘九轉金丹’?大天尊,您還真的是大手筆啊”

太白金星心中如是想到,卻沒敢發出半點聲音,袍袖一拂將那丹藥連同盒子一起收走了。

“阿彌陀佛,東來佛祖,你布下的棋子該行動了吧?”

西天靈山,藏經閣樓。

“阿彌陀佛,小僧這點把戲,果然沒能瞞過大僧的慧眼。不過,此事說來蹊蹺,本是既定之事,卻不知為何變得麵目全非。”

“如今西遊之事即將了結,小僧也隻能等西遊之後,天機再次開明,方能一算究竟。”

在這閣樓之上,本有這兩個蒲團,一位頭尖麵黑的老僧端坐在那裡,另一位白白胖胖的僧人,卻側立一旁。

垂手是垂不得的,這位的肚子大的有些出圈了,或是怕就此耷拉到地上,始終用雙手扶著它。

“結束嗎?嗬嗬,也許西遊之劫,不過是小小的開胃菜而已,佛門東進,難有那般容易啊——”

見問不出什麼所以然來,或者尖頭黑麵的老僧,也知道對方未必真會實言相告,索性不再言語。

藏經閣樓又恢複了沉靜,似乎都能聽到一層有掃地的聲音。

“閣下乃是何人?居然識得此劍?——”

李治渡劫,再次有驚有險地渡過了,彆人可能看得驚心動魄的,李治卻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

這才是應有的劇本嘛,李治很明白自己就是一個“外來戶”,被此間的天道嫉恨也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接二連三地被雷劫如此折磨,李治多少還是有些怨氣的。

境界來到了“太乙金仙”初期,李治突然有了一個近似荒唐的想法,他想去看看天道長什麼樣子?

到底那是什麼樣的存在,為何能夠主宰所有生靈的死活?

當然,這個想法也就一閃而逝,就他區區“太乙金仙”初期境界,勉強算是一隻稍微強悍的螞蟻罷了。

“‘軒轅劍’鼎鼎大名,小女子也是聞名久已,不想今日卻有幸在此見到。至於在下嘛,無名少姓之人,就算是說出來,晉王殿下也一定不曾聽說過,徒增笑爾。”

在渡劫之所的西側,站著一名一身白衣的女子。

那真是從頭到腳全是白,更是用白色紗巾罩麵,頭上一團青絲濃密如雲,卻用一根金色絲帶斜勒著。

“尊駕是魏王府上那位‘武娘子’吧?傳言尊駕平日最喜一身青皂,不想今日卻換了風格在此。”

李治久不在長安,這又是剛剛從北俱蘆洲而回,自然不識得長安城中新來之人。

站出來替李治說話的,卻正是新婚的“三聖母”楊嬋。

李治不在長安城,“三聖母”作為“晉王府”修為最高之人,自然要為整個“晉王府”的安危負責。

長安城是不小,甚至戶口早都已經過百萬了,可惜,對太乙境的楊嬋來說,這長安城還就不算多大,至少比起她的華山來,小的太多了。

不過所有的風吹草動都能了如指掌,至少像“武娘子”這樣的特殊人物,還是第一時間就引起了楊嬋的注意。

畢竟,這位“武娘子”可是“太乙玄仙”巔峰的修為,比起同李治雙修之前的楊嬋,都要高出了兩個小階。

隻是“武娘子”進入魏王府之後,幾乎就沒有再出來過,楊嬋自然也就不會采取什麼行動。

這些天來,要麼是在操持婚禮的事情,又遇上了魯托羅前來報信,再加上同李治二人三天三夜的“修煉”,楊嬋還沒來得及將此事告知李治。

“這位就是‘三聖母’吧?果然生的花容月貌、我見猶憐”

一語被楊嬋道破身份,“武娘子”卻隻是微微一怔,很快就又恢複了正常,甚至還調笑了楊嬋一句。

至於說是真調笑還是假調笑,恐怕就隻有“武娘子”自己知道了。

“‘武娘子’?尊駕一身佛門神通,修為已經達到‘太乙玄仙’巔峰,也就是差點兒機緣,不然很快就能進入‘太乙金仙’之境。”

李治的“破妄金瞳”已經達到極致,就算“武娘子”戴著麵紗又能怎樣?還不是被李治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

隻是李治有些納悶,此女子也分明是一個人族,看樣子比自己大不了幾歲,這樣的年齡竟然有如此的修為,實在是匪夷所思啊。

要知道,楊嬋那是修行了上千年的,要不是出現了李治這個“怪胎”,楊嬋如今也還在“太乙玄仙”中期徘徊呢。

這個“武娘子”,難道會是哪位大能的弟子不成?

任憑李治絞儘腦汁想破了頭,也想不到一點兒頭緒。

畢竟,在整個大唐,整個南瞻部洲都沒有什麼像樣的佛門大佬,要想教出一個“太乙玄仙”巔峰的弟子,自己最差也得是“大羅金仙”級彆的修為吧?

“晉王殿下好眼力,在晉王殿下,看來小女子想掩蓋什麼都無所遁形啊,咯咯咯”

被李治揭了底細,“武娘子”卻沒有任何的惱怒,反而咯咯一笑,不過,她的內心卻遠不如表麵上那樣的平靜。

“武娘子”曾經不止一次幻想過同李治見麵的場景,卻沒想到會是今天這個局麵。

她自然不知道李治會“破妄金瞳”的神通,卻也明白自己臉上這塊麵紗根本就起不到遮擋的作用,至少在李治麵前是這樣的。

想到這裡,“武娘子”的臉上罕見地微微一紅。

“竟然沒有什麼是能夠瞞得住晉王殿下的,想必在下的身份您也能夠很快查到,不如還是讓小女子親自來告訴殿下吧。”

李治渡劫,鬨出了這麼大的動靜,恨不得長安城中所有的修行之人都知道了,“武娘子”自然也不例外。

“武娘子”也曾經猶豫過,可是,天空中的劫雷一個接一個的炸響,那可是“寂滅神雷”啊,萬萬載難逢的機會。

“武娘子”更想知道,自己這個原本“命中注定”的夫婿,到底能不能渡過此劫。

如果當真沒能扛過去,“武娘子”也想到現場去看看,畢竟她還從來沒見過李治的容貌呢。

“小女子姓武名約,來自於利州”

“武娘子”的話不多,介紹的也算中規中矩,至少楊嬋等人都沒有聽出什麼問題來。

李治卻愣在了那裡。

“你是已故應國公、荊州都督武士彠的次女武約?你何時來的長安?卻為何會住在魏王的府上?”

來到這個世界也二十多年了,該見的不該見的人,李治也見過不少,卻很少有像現在這樣“失態”的時候。

這是另一個時空裡,自己的老婆之一,也算是唯一陪自己“終老”的媳婦啊。

李治的心情有些複雜,這份複雜跟實力無關,甚至跟男女之情也無關,他都已經是成過婚的人了,甚至還有名女子在排隊等著呢。

可惜,對麵此女實在太過特殊。

有如今的李治在,自然不可能再讓大唐中夭,再鬨出一個什麼“大周”出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