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月二十九,按照一貫的紀年法,貞觀三十五年算是走到了最後一天。
李治早早的起來,在庭院中逗弄小沉香玩耍。
對李治來講,這是難得的親子時光,可小沉香卻多少有些不情不願的。
李治覺得自己這個老爹當的有些不稱職,四歲多的女兒離洛又遠在他方無法照拂,他索性把所有的「父愛」,一股腦都給了眼前這個調皮的小沉香。
「軒轅訣」、「破妄金瞳」、「天地劍訣」、「弑神槍訣」、「體訣」、「心道」、「法天象地」、「七十二般變化」......
但凡李治自己會的功訣和神通,他都悉數傳給了小沉香一份,看得一旁的楊嬋目瞪口呆,都不知道該怎麼說這位糊塗的「老爹」了。
小沉香則不然,隨意「翻翻著」識海中這些玩意,還在那裡挑挑揀揀的,似乎都不是很滿意的樣子。
「老爹,你怎麼就沒有什麼能夠讓我練練小木棒的功法啊?算了,就先拿這套‘弑神槍訣湊合湊合吧。」
好嘛,這小子還矯情上了,拿「弑神槍訣」湊合湊合?
這說的是人話嗎?
李治聽完目瞪口呆,一旁的楊嬋、
敖淩、長孫娉婷等三女也啼笑皆非。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三日之前,在楊嬋的提議下,經過李世民和長孫無垢的同意,李治正式收了敖淩和長孫娉婷二女入房。
二人不分大小,均為晉王李治的側妃,正式在皇室造冊。
不過,此事並沒有太過聲張,畢竟現在是非常時期,大唐絕大部分疆土尚在魔族的統治之下,李治又哪來的心情慶賀?
雖然李治早已默認了這二女,若不是楊嬋執意如此,恐怕李治還要再推遲一段時日。
怎麼也得等將魔族驅逐了吧?真正還大唐以清明之時,他想著才好光明正大地迎這二位入府。
可惜,李治以往的經曆,讓這三女覺得他的時間也太不靠譜了,誰知道哪天出去了,又會隔多少年才能回來呢?
敖淩也好,長孫娉婷也罷,一顆心早就長在了李治身上,她們二人都不覺得「委屈」,其他人自然就沒彆的可說了。
「麗政殿」的正北方向,就是李治和楊嬋的居所,這是一個左、中、右三聯的大院落。
楊嬋覺得就她和李治、沉香三人住著也太空蕩了些,索性就讓敖淩和長孫娉婷也搬了進來,一左一右彼此也好有個照顧。
這三位女子,都是修行中人,這又是在自己的府邸中,那些所謂的繁文縟節就統統被拋諸於腦後了。
「你這個臭小子,這些功訣就算放到整個三界去,不知道多少人打破頭顱都想得到呢,你小子居然還在這裡挑挑揀揀的?」
沒辦法,誰讓這是自己的兒子呢,李治也隻能強壓著自己的「怒火」,一板一眼地開始傳授小沉香「弑神槍訣」了。
不過,方才聽到小沉香想修行棒法,李治就不自覺地想起一個人來。
一晃快五年了吧,世事無常,也不知道遠在「灌江口」的「三哥」,如今恢複的怎麼樣了?
「主上,唐皇請您到宗廟去,您趕快更換朝服吧——」
這個時候,從前殿來了幾個人,走在最前邊的,正是晉王府的護衛統領白羆,身後還跟著羅通和秦懷玉二人。
不過,在羅通和秦懷玉之後,卻是三名李治不曾見過的官員,看那穿著打扮,像是在禮部任職的官員?
自打小白龍敖烈拜主之後,他就一心隻想做李治的貼身護衛,白羆也很是識相地要將自己護衛統領的位置給讓出來,卻被李治一言給否決了。
開什麼玩笑,一個自己叫了這麼多年「師兄」的人,一個萬千年來,第一個突破了「大羅金仙」境界的龍族,又是自家女人敖淩的親堂哥,就算是小白龍自己願意,李治能允許嗎?
雖然主從名分已定,但是,考慮到小白龍身後龐大的龍族,李治還是決定給小白龍客卿的身份。
就如同孫思邈、袁天罡那樣,不過,小白龍畢竟更算是李治的自己人,在親近程度上同那二位不可同日而語。
冥冥之中,李治覺得小白龍不該蝸居在他的府上,天大地大,總有他一展抱負的時候。
「白羆,這是何故?」
這幾天來,李治一直被兒子沉香和三女纏在後宅,就連那麼粘他的兕子李明達,都被長孫無垢給強行拽走了。
晉王府的人都在忙忙碌碌的,似乎隻有李治自己被蒙在鼓裡?
「啟稟晉王殿下,微臣乃是禮部員外郎,這裡是為您新趕製的王服,今日是一年來的大祭祀,陛下和太子他們都已經到宗廟去了,就單單在等您了......」
這位禮部的員外郎說完,一揮手招來身後跟著的那兩人,各自捧著一個托盤走了過來。
王服、朝靴、玉帶、金冠......還真是應有儘有啊,而另外一個托盤
裡,鳳冠霞帔,赫然正是晉王妃的服飾。
雖然不是什麼寶物,卻也算是人間難得的珍品了,讓李治不理解的是,這裡為何還會準備晉王妃的服飾?
年終的大祭祀李治理解,隻是他常年不著家,還是年少之時參加過幾次,一般上都是宗室的男子和一些朝中重臣參與。
即便是六宮之首的皇後,不是特定的場合,都不會出現的,更不要說一個親王的妃子了。
「晉王殿下,讓晉王妃一道過去,是陛下特意交待的,皇太後也已經等在那裡了。」
在沒有新的大唐帝君出現之前,大家還是習慣性稱呼李世民為「陛下」,而皇太後自然也就是指的長孫無垢了。
這位禮部員外郎倒是一個眼明之人,看出了李治的遲疑,急忙在一旁解釋道。
不過,他這樣一解釋,反倒是讓李治更加疑惑了。
李治聽出了這位員外郎話中的另一層意思,什麼叫都等在那裡了?
難道說,連自家的父皇、母後,以及太子大哥等都先一步到了宗廟,卻偏偏要等他這個晉王殿下去了,才開始祭祀嗎?
李世民和長孫無垢,本來是一直住在晉王府中,不知為何在李治蘇醒過來之後,李世民就帶著長孫無垢暫時搬回了皇宮中。
給李治的解釋是,如今是非常時期,為了大唐的穩定,也方便接見朝臣們議事,他們就先回皇宮了,等春來之時再搬回晉王府居住。
父皇不是都已經退位成太上皇了嗎?
還需要經常接見朝臣,處理政務嗎?
反正也就幾步遠的路,既然父皇、母後已經做出了決定,李治也就沒再堅持問下去。
再加上自己既是「小彆勝新婚」,又真是新婚燕爾,而且還是一舉納了兩位側妃,倒是讓李治在後宅好一通忙活......
「這位禮部的員外郎,父皇和母後可還交待了什麼?他們已經到宗廟了嗎?」
李治遞過一個眼色,敖淩和長孫娉婷親自上前,將兩套衣袍接了過來。
「回稟晉王殿下,陛下倒是沒多說什麼,陛下和諸位大人一早就到了宗廟,才詔令下官前來相請您的。」
這位禮部員外郎沒明白李治為何有此一問,不過,他還是如實回答道。
「還請諸位稍後,且容本王更衣——」
李治見也問不出什麼所以然來,索性就不再詢問,橫豎一會兒就能見到父皇、母後了,總能有明白的時候。
李治和楊嬋二人,分彆換上了禮部帶過來的晉王和王妃的服飾,前邊有禮部的官員引領,後邊跟著羅通親率的一隊護衛。
李治就算是再不注重排場,這樣隆重的日子,卻也是要帶著一隊護衛的,倒不是為了安全考慮,總得有些親王的架勢吧。
......
「父皇、母後、大哥,諸位臣工——」
不多時,李治和楊嬋來到了皇城中的宗廟,這裡早已準備就緒,袁天罡那老頭也穿戴整齊,居然擔當今日的司禮一職。
「哈哈,雉奴啊,就等你來了。你如今也三十四歲了,卻沒來祭祀過幾次宗廟,一會兒就給祖宗們多磕幾個頭吧。」
即便是一套正式的皇帝行頭在身,李世民也不像原來做皇帝時那樣的莊嚴肅穆,反而更像是一個大家長一般,甚至向著李治招招手,示意到自己的身邊來。
果然,太子李承乾並沒有站在金階之上,而是同一杆重臣待在一起,即便是長孫無垢,也落後了李世民半個身位。
「父皇,這麼重要的事情,您應該早點讓人通知兒臣,如今倒是讓父皇、母後和眾位臣工在此等候兒臣,實在是有些失禮啊。」
李治沒想太多,緊走了兩步來到李世民麵前,低聲地說道,而「三聖母」楊嬋,則很是乖巧地站到了長孫無垢的身後。
「哈哈哈,朕就是有意為之的,就是要讓文武百官都來看看,為咱們大唐力挽狂瀾的晉王殿下是何等的風采——」
「等上一時半刻又有何妨?北疆之亂,如果沒有我兒,且不知北疆還是我大唐疆域否?魔族圍困長安,如果沒有我兒,不知這長安城還能安在否?」
李世民一手拉著李治的手,麵對著金階之下的一眾文武,稍遠的地方,甚至有些年輕的文臣武將,都不曾親見過李世民的君顏。
好歹如今的李世民,那也是有著「玄仙」中期的修為,又是有意在替李治張揚,這兩句話說的,彆說是來參加祭祀的一眾文武,就算是整個宮城、皇城之內都能聽的清清楚楚。
「陛下——」
看到李世民如此激動的慷慨陳詞,多年來上位者的威勢顯露出來,愣是讓階下眾文武抱拳、低首、拜呼......
「吉時已到,祭祀開始——」
好在袁天罡的聲音及時響起,才讓這略顯壓抑的氣氛為之一緩,若不然,還真不知道下邊該怎樣收場。
站在武將之首的李靖,半眯著眼睛,列列北方吹動他頜下的銀髯,看著金階之上的李世民,若有所思。
李靖很早就與李世民相識,自加入唐營以來也將近五十年了,原本他算是很了解李世民的,此時卻有些看不透了。
魔族肆虐三界之後,這一年多來,李靖再也沒有接到過天庭那位本尊的詔令。
反而是他這個分身,倒是能夠沉下心來,兢兢業業地輔助太子李承乾,打理著大唐的各項事務。
李靖不同於其他的戰將,他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做到「出可為將、入可為相」之人,又有著「特進」的身份,倒是文武兼理了起來。
「雉奴,你就跪在朕的身旁吧。」
祭拜儀式開始,自有袁天罡會同禮部之人張羅一切,而李世民則率先雙膝跪地,從懷中掏出一卷事先準備好的祭文。
「列祖在上,小子世民,歲末隆冬,頓首拜奏。
李唐立國,先皇及朕,不懼刀斧,逐鹿群雄。
得繼大統,兢兢業業,外安諸族,內撫萬民。
嗚呼帝後,澤被八方,教民耕牧,蒔穀樹桑。
婚假有禮,曆數岐黃,選賢任能,有紀有綱。
懷德修遠,封土辟疆,年號貞觀,三十五載。
起始維艱,曆儘滄桑,君臣共濟,多難興邦。
今有佳兒,李氏雉奴,爵封晉王,饗食龍興。
顏如舜華,儀表堂堂,彰顯德行,雄才無雙。
先平北國,又安京畿,法承軒轅,義結龍妖。
允恭允讓,克勤克儉,自強自尊,遠慮憂患。
敦請我祖,護我苗裔,維我竭誠,列宗明鑒。
傳位九子,綿延國祚,上承天道,下安黎庶。
厚德載物,至誠至善,竭誠稟告,伏惟尚饗!」
一篇祭文誦告,洋洋灑灑,如龍吟虎嘯,恰聲情並茂,一時間金階之下鴉雀無聲,眾人似乎還都在沉浸在李世民這篇祭文中。
「陛下,這是......這是傳位給晉王殿下了嗎?——」
盧國公程咬金,也站在金階之下,還是武將中比較靠前的位置,彆人還都沒言語呢,他的大嗓門先響了起來。
「吾皇萬歲!大唐萬歲!晉王萬歲——」
晉王李治的第一死忠秦叔寶,第一個回應了程咬金的詢問。
頃刻之間,金階之下,「萬歲」
之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