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行萬壽山(1 / 2)

[]

永徽十八年的新年,注定是一個祥和的新年。

唐皇李治的回歸,讓整個“麗政殿”,乃至於整個長安城都沸騰了起來。

這些年來,大唐的鐵騎南征北戰、東擋西殺,已經橫掃了整個南瞻部洲,卻沒有做過一件滋民擾民之事。

他們儼然是正義的化身,斬儘南瞻部洲一切魔族,還億兆百姓安穩、富足的生活,為大唐、也為李治賺足了威名和口碑。

“麗政殿”裡的飲宴,一直持續到後半夜才散去,即便在座的一個個修為精深,最終也喝了個東倒西歪。

好在“麗政殿”裡有足夠多的房舍,向來體恤老兄弟的李世民,自然不能讓這些醉酒之人離去。

而其他的文武百官和長安城的眾百姓,卻是第二天才知道大唐之主回來的消息。

百官們自是一早集中在太廟,按例他們要隨從唐皇一起祭祀李氏宗族的,隻是過去幾年都是太上皇李世民在主持罷了。

今日看到幾位老大人的身前,赫然走著的正是唐皇陛下時,百官們都驚呆了。

而城中百姓們知道之後,更是在“大明宮”外排起了長龍,無他惟願遠遠地望上一眼,或者當麵道一聲謝。

百姓的想法從來都是那樣的淳樸,他們覺得眼前這美好的生活,都是拜萬能的唐皇陛下所賜!

這是各地官員和“麗競門”,明裡暗裡,多年配合宣傳的結果,也是億兆百姓親眼目睹的事實。

漸漸地,聚集在皇宮之外的人多了起來,長龍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擠滿了“大明宮”外偌大的廣場。

李治自然不會放過這樣難得的機會,帶著一乾文武在城樓之上顯身。

“朕乃大唐之主李治,但凡今日前來相賀之人,朕皆有所賜——”

好家夥,聲若洪鐘,氣淩霄漢,一時間象征著大唐氣運的國運金龍,也顯身在皇宮頭頂的蒼天之上。

“嗷——”

一聲龍吟之聲長嘯,更是在為李治之言壯色。

關鍵是,李治可不是空口說白話,反正也是大過年的,他這次還真就下了本錢。

隨著李治的一聲大喝,朵朵精致的白蓮虛影,從皇宮的城樓之上飄落,一開始隻是三朵五朵,慢慢的就多了起來。

三十朵、一百朵、成千上萬......

此時,聚集在“大明宮”前的百姓,至少也有數萬之眾吧?

幸好這還隻是倉促之間的聚集,能來的大多都是居住在長安城北端諸坊的百姓,成千上萬的白蓮虛影飄落,竟然飄向每一個在場之人?

白蓮皎皎,絲絲涼涼,一朵沒入眉心之中,每個人的靈魂仿佛都為之一震,覺得自己的身體似乎輕便了許多?

殊不知,李治識海之中的靈力之水,已經有好多年不曾耗費,這一下子倒是用去了存量的十分之一。

而每人得到這麼一枚靈力所化的白蓮虛影,就算是最普通的百姓,也能憑空增添二十年的壽元。

更不要說,從此之後,諸邪避易、百病不侵。

“我等拜謝陛下,帝君萬歲、大唐萬歲——”

不知道誰起的頭,也許是所有人心靈深處同時得到了一道指令,竟然齊刷刷地拜倒在地,山呼“萬歲”!

除了文武重臣,李治的三個孩子,太子李沉香、晉王李敖霆以及太平公主,就跟在李治的身旁。

尤其是年齡最小的太平公主,她還是第一次見識到如此龐大的場麵,小丫頭興奮的手舞足蹈,斜眼望了一眼側前方的父皇,心中的自豪感難以言表。

“爾等乃是我大唐的百姓,當為大唐的萬世福祉而奮發向上,無論你曾經是哪一國、哪一族,既然入了我大唐就是大唐之民。”

“朕今日在此立下誓言,凡我大唐之民,皆受朕之佑護,無論遭受任何冤屈、磨難、噩運,皆可到‘唐君廟’求告,朕絕不袖手——”

李治之言,如晨鐘暮鼓一般,振聾發聵,竟不斷向四方擴散,傳遍整個大唐坊市。

“帝君萬歲——”

“大唐萬歲——”

不知從何時起,大唐的臣民開始稱呼李治為“帝君”了,似乎這還是一個隻專屬於李治的稱謂,有彆於曆朝曆代之帝王。

“萬歲”之聲此起彼伏,在長安城的各處響起,交織而成的聲浪陣陣,似乎連長安城上空的漂浮的幾片白雲都給震散了。

......

除了正月初一的各種祭拜,其他時間還是相當輕鬆的。

此時的大唐,已經有了春節的公休,隻是尚未以法律的形式給確定下來。

李治記得,真正有法律依據的公休,卻要等到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為此還特意頒布了一部叫做“假寧令”的條例。

以大年初一為中心,前後各三天,即年前的臘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以及年後的初一到初四,共有七天。

既然這個世界裡有了“李治”,自然不能將這個“功績”留給後人,他索性提前給剽竊了出來。

皇宮裡的生活是簡單而機械的,好在李家二郎已長成,李治打著讓沉香太子多多曆練的旗號,把自己的長子給貢獻了出去。

房玄齡也好,魏征也罷,都沒覺得李治這樣做有什麼不妥,反而認為唐皇胸襟寬廣,實乃亙古罕見啊!

是啊,哪一朝哪一代的皇位之爭不是血雨腥風啊,大唐才到第三代,都演義過兩代爭龍故事了。

而現在可好,李治一點都不眷戀權勢,似乎還像躲瘟疫一般的躲著?

太子李沉香這才剛剛成年,李治恨不得將軍政大權全權托付出去。

當然了,真正遇到大事需要李治來做決斷的,他也不會推卸責任。

有大唐群相在,又有李沉香這個太子殿下在前邊頂著,李治就能專心在後宮教授弟子了。

數年不見,上官婉兒的變化驚得李治都有些不敢相信,這小丫頭自打入門開始,李治就沒有做到一個當師尊的起碼義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