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變起軒轅台(2 / 2)

“二師兄?——”

來人不是彆人,正是取經團隊中的二師兄豬八戒!

這位本該在天庭掌管八萬天河水軍的天蓬元帥,竟然不請自來了?

問題是,此君再次回歸天庭之後,已經變回了人形,不再以豬頭模樣麵世,卻為何現在又變了回來?

甚至,天蓬元帥那套亮瞎人眼的甲胄,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當年的黑色僧衣、僧袍,儼然就是取經時的打扮嗎?

“原來是天蓬元帥,有天蓬元帥大駕光臨,今日之舉更增三分氣勢啊——”

李藥師自告奮勇成為今日的主持之人,他這算是搶了孔穎達的位置,可惜,孔老頭也不好說什麼。

說是唐皇祭天,更多的卻是要應對三界各方大佬的反應,這些早就在大唐一眾文武的考慮之中。

因此,憑借著李藥師的身份、資曆、威望、修為甚至是來曆,主持今日之局還真就是不二人選。

“哈哈,原來是......老李啊,今日可沒有什麼天蓬元帥,俺乃是佛門的‘淨壇使者’,且來小師弟這裡討些吃食——”

誰說豬八戒不會來事?

此前他曾經答應過楊戩,要來給李治站腳助威,還真就來了。

當然了,用他的話說,來的是佛門“淨壇使者”豬八戒,並不是天庭的天蓬元帥。

如此作為,怎麼看怎麼是自欺欺人之舉,可是,你又不能說出他有什麼毛病來。

“哈哈,二師兄能來小弟歡迎之至,今日務必要吃好、喝好,敖烈師兄,你就專門陪陪二師兄吧——”

就這一會兒的功夫,豬八戒已經暗中傳音給了李治,將楊戩和哪吒的動向,以及自己此來的目的說給了李治聽。

雖然李治早就預料到那位大天尊可能會有所動作,卻沒想到會是斷了他的兩大臂助。

看來,今日這祭天一事,真有可能會熱鬨一番啊。

楊戩和哪吒沒有來,如今多了一個意料之外的豬八戒,雖然這位的戰力差了一些,不過是“大羅金仙”中期的修為。

不過,好歹他這身份擺在那裡,無論是天庭的“天蓬元帥”,還是佛門的“淨壇使者”,絕非易與之輩。

更彆說他還有一個“兜率宮”記名弟子的身份,那才是最有力的保障呢。

雖說太清聖人的門徒是最少的,而人教也遠不及闡教、截教那樣的影響力,誰又敢輕易打壓人族的門徒呢?

......

“陛下,時辰差不多了,太子殿下已經去請太上皇了,咱們也該啟程了——”

這個時候,今日的大主持李藥師轉了過來,躬身向著李治施禮道。

為了此次的祭天之舉,長安城可是整整準備了小半年時間,更是在長安城南十裡處修建了一座聲勢浩大的“三皇廟”。

“三皇廟”,顧名思義裡邊供奉的就是天皇伏羲、地皇神農和人皇軒轅。

這卻是魏征給出的主意,既然他在伏俟城的皇宮之中已經“投誠”了李治,自然要為李治考慮一番。

李治的宏願魏征是清楚的,雖然他也承認李治的實力非凡,卻同樣不能小覷那些暗中潛藏的“敵對勢力”。

於是乎,魏老頭就不客氣地把三皇給頂到了前邊。

大天尊也好,天道也罷,或者那些高高在上的存在,早在多少年前不就開始打壓人族,甚至不惜困囚了人族三皇嗎?

這才導致了,整個人族大地上,道門的香火綿延數千年,而佛門又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唯獨人族自己的聖人卻並沒有太多的香火。

君不見,整個南瞻部洲,才有幾座像樣的“三皇廟”啊?

長安城外這座新建的“三皇廟”,規模已經不次於普通的宮殿群,尤其那座“三皇大殿”,也就比“大明宮”的“含元殿”稍稍矮了數尺而已。【1】【6】【6】【小】【說】

在“三皇廟”前,有一處極其廣闊的廣場,廣場左側建立了一座“三皇碑”,鐫刻著三皇當年為人族做出的豐功偉績,供人族世代敬仰。

而在“三皇碑”的正對著“三皇大殿”的位置,則修建了一座高台,名為“軒轅台”,正是唐皇李治親自取的名字,以此紀念自己那未曾謀麵的師尊。

浩浩蕩蕩的一行人,出了皇城的“朱雀門”,走朱雀大街向南直達“明德門”,過了“明德門”就算是到城外了。

十裡地而已,所有人都步行前往,也是在表達內心的莊重之意。

這麼宏大的場麵,整個長安城早就戒嚴了,軍中老帥秦叔寶,甚至都親自披掛上陣,就連薛仁貴都隻能在一旁給他當副手。

清水潑街,黃土墊道,從“明德門”到達“三皇廟”,兩旁更有兩萬名威風凜凜禁軍在維持秩序。

唐皇李治居中,左手邊乃是太上皇李世民,右手邊乃是太子殿下李沉香,李氏皇族三代幾乎並立,說不出的威嚴莊重。

“雉奴,今日你是主角,父皇能夠參與此盛舉,雖死無憾了——”

曾幾何時,李世民那也是心高氣傲,舍我其誰的人主,“天可汗”那可不是白叫的。

可是,這數十年來,他的小兒子李治橫空出世,闖下了偌大的名聲,也將大唐提高到一個他永遠無法企及的高度。

此時的李世民,隻想默默地守在兒子的身後,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他,一步一步帶領著大唐,帶領著整個人族,走向人族曾經的輝煌。

“軒轅台”赫然在前,李世民和李沉香卻停住了腳步,隻有唐皇李治一人繼續向前,直至登臨“軒轅台”上。

“萬歲,大唐萬歲——”

“萬歲,帝君萬歲——”

李治在“軒轅台”上停身站住,台下兩旁數萬大唐勁旅,文武眾臣,以及前來觀禮的南瞻部洲各國國主,忍不住齊聲高呼道。

“......歲在永嘉,十八而序,朕大唐帝君李治,在此祭蒼天,緬懷我人族三皇恩澤——”

“白駒蒼蒼,河水泱泱,三皇肇啟萬千年文明曙光。緯天經地,日明月朗,人族兒女,源遠流長——”

“務農桑,築城室,茹毛飲血、初定家邦;創文字,造舟車,刀耕火種、走出洪荒——”

“定算數,問醫藥,微言大義、教化萬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