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 / 2)

兩京十五日 馬伯庸 19286 字 3個月前

她敏銳地覺察到,吳定緣一定遭遇了劇變。他一遇到為難之事,就會習慣性去酗酒逃避,這一次聽到“太子”二字就眼神閃避,難道這劇變與朱瞻基有關?

一個南京的小捕快,跟北平的太子能有什麼舊怨?就算有舊怨,又和濟南有什麼關係?

“你到底遇到了什麼?”蘇荊溪罕有地重複了一遍問題。

吳定緣朝椅背重重一靠:“蘇大夫,你總說坦誠一點會感覺更好。好吧,我就坦誠地說給你聽,然後你不要再煩我了。”

不待蘇荊溪表示,吳定緣自顧自開口說起來。他酗酒初醒,舌頭和腦子都很僵硬,說得顛三倒四。饒是如此,蘇荊溪依舊聽得瞠目結舌。這種變故與曲折,委實超出了想象的極限。

待得吳定緣說完之後,蘇荊溪消化了好一陣,方才抬頭道:“看來……你驚癇的真正根源,是六歲那年在教坊司監牢受到的驚嚇。你居然是鐵鉉的兒子?”

“所以你不要勸我去臨清,我有什麼理由去救殺父仇人的孫子?”吳定緣怨毒地說道。

蘇荊溪淡淡道:“你至少搞錯了一件事。”

“嗯?”

“太子並不在臨清。”

吳定緣聞言一怔,他這才注意到,蘇荊溪出現在麵前,本身就是一件極蹊蹺的事。她怎麼會跑來濟南求援?又怎麼那麼湊巧,在街上碰到自己酗酒被抓?

憑他的敏銳,本該在一見到蘇荊溪時便覺察不對頭的。

蘇荊溪道:“很簡單,太子就在濟南,他是來救你的。”吳定緣如同被野蜂蜇了一下,他忍不住大聲吼道:“莫要欺我,大蘿……太子怎麼會知道我在濟南府?”

蘇荊溪便把太子在淮安的發現娓娓道來,然後講到了安山湖的分道揚鑣,以及太子試探靳榮的敲山震虎之策。吳定緣整個人像被一管火銃擊中胸口,癱在原地久久動彈不得。

“他發什麼癔症?還有什麼比回京城更重要的?於謙呢?於謙難道不攔著他?”

“於謙被打發去臨清跟張侯碰頭了。”蘇荊溪道,“太子這一次態度堅決,連於司直也拗不過他。他鐵了心要來救你,還說若連你都救不得,根本不配為人君。”

“他居然這麼說?”

“於謙說皇帝行事須心係天下,他就說自己還不是皇帝,不必受那個頭銜束縛。那一對君臣,可真有意思。”

“少一竅的肉頭!”吳定緣罵道,呆愣了半天,似又想起來什麼,“太子如今人在哪裡?”

蘇荊溪朝遠處的大纛一指:“他去了都司衙門,已經快一個時辰了,至今沒有消息傳出來。我本是在這茶鋪裡探望,可巧看到你被那幾個衙役抓過來。”

府館街這裡大多是官府衙署,濟南府司獄司與山東都司相距不過幾十步遠。蘇荊溪坐在對街的茶鋪裡,兩處的動靜皆一目了然。從這個地理布局來看,隻要吳定緣失意酗酒,兩人相遇幾乎是必然。

太子進去了一個時辰沒動靜,這意味著什麼,不必再說。吳定緣的酒勁已全數退去了,可他的身軀仍不住顫抖著。

救?還是不救?他不知道,可又必須知道。

蘇荊溪看著這個陷入巨大矛盾的男人,輕輕歎了口氣:“你這種困惑,我也曾經曆過。錦湖的死訊傳來蘇州時,我也不知所措。我與她非親非故,她家裡人都無動於衷,我又算她什麼人呢?複仇這種事,一定要想明白你到底是誰,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那你是怎麼……”

“若你是吳定緣,便殺回白蓮教,讓他們為吳不平殉葬;若你是鐵福緣,便坐看朱家人自相殘殺,順便再捅上一刀為鐵家闔族報仇;若今日不說君臣,不談父子,不提往日恩怨,隻以朋友相待的話……有一個生死好友身陷不測,你會如何?”

見吳定緣仍不作聲,蘇荊溪從懷裡掏出一枚銅錢,托平遞過去:“你若還心存猶疑,一切交給天意吧?若見了永樂二字,便是鐵朱二家仇怨不得解;若是無字一麵,便要朋友相濟,餘者不論。”

吳定緣默默接過她掌中的銅錢,朝上一拋。銅錢翻轉了幾圈,“啪”地落到茶桌之上。四目齊看,隻見“永樂通寶”四字楷書,線條分明。

蘇荊溪二話不說,直接起身欲走。吳定緣卻一把扯住她的袖子:“咳,剛才太倉促了,我,我還沒正式拋。”蘇荊溪“嗯”了一聲,坐回原位。吳定緣神色凝重,又一次拋起,這一次銅錢還沒落地,他便伸出手掌,狠狠地把它拍在桌麵上,久久不願掀開。

蘇荊溪盯著他的手背,見它欲掀又蓋,唇邊不由得露出一絲無奈。這些笨男人,都是一樣的笨拙。她伸出雙手,輕輕壓在吳定緣的手上:

“你連拋了兩次,真正的本心如何,難道還需要老天爺來定奪?”

從靳榮踏進監牢的那一刻,朱瞻基就覺得極不舒服。

靳榮以儀表堂堂著稱於軍中,長麵美髯,時人稱之為“獨眼關公”。這位“關公”走到太子麵前時,既沒有奸計得逞的欣喜,也沒有謀害君上的愧疚,甚至沒有刻意避開視線,一臉的大義凜然,仿佛徐州破城之後見到曹孟德似的。

朱瞻基努力不讓自己顯得太過驚慌,挺直腰杆:“靳四!我真是沒想到,連你都參與了這場謀篡!”

靳榮抱拳一揖。他甚至連掩飾都懶得做,事實上,也不需要掩飾,他剛才抓朱瞻基時,雙方的立場已是明明白白,不須裝模作樣。

“臣沒料到殿下竟會現身於濟南,倉促之間,隻有請您從都司衙門移至南大營的大牢駐蹕。”靳榮環顧四周,“這裡在濟南城的南邊,曆山之下,乃是濟南衛的行營所在。殿下必無行蹤泄露之虞。”

聽到靳榮這句話,朱瞻基嘴角一抽,悔意像蟲蟻一樣撕咬著他的心臟。這時候他才知道,於謙的忠告是多麼英明——“你永遠不知道誰是背叛者,所以不要在任何人麵前暴露身份。”

可他想不通,自己的計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濟南衛明明展開了對白蓮教的追捕啊,這是作不得假的。可靳榮若與謀篡者是一夥,怎麼會對同夥痛下殺手?

靳榮似乎讀穿了太子的想法,不屑道:“一群螻蟻,妄想和虎賁共謀,就該有被踩死的覺悟。”從這句話裡,朱瞻基隱隱讀出了些信息。不過他還未及細想,靳榮又一拱手:

“濟南府城內,美食甚多。不知太子想吃什麼?今晚我請廚子來整治。”

朱瞻基的臉色一變,這分明是斷頭飯哪,看來今晚靳榮就迫不及待要送他上路。太子下意識看了眼監牢的氣窗,內心無比絕望。

蘇荊溪是在城中都司衙門的門口守著,自己卻被轉移到了南大營,就算她覺出不對勁,也不知自己下落。她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趕去臨清找於謙和舅舅求援。從濟南到臨清至少需要三天時間,等援兵趕到濟南,隻怕他的頭七都做完了……

哀求饒命,求他晚點下手?一個屈辱的想法閃過腦海。

沒意義的,就算靳榮高抬貴手又如何?今天已經是二十七日,若今晚還不北上,六月初三之前絕對趕不到京城,一樣是萬劫不複。無論怎樣,奸賊們的贏麵都近乎十成,可惡!太子感覺自己的心火越燎越旺,幾乎快要衝破理性的束縛。

靳榮對太子的心態變化不感興趣,他正要離開,朱瞻基的罵聲突然從背後傳來:

“靳四你這個不忠不義的狗東西!”

聽到這句話,原本正要離開的靳榮,驟然停住了腳步。他緩緩回過頭來,獨眼裡的光芒變得銳利起來:“殿下,您說我是不忠不義之徒?”

“難道不是嗎?”朱瞻基按捺不住火氣,索性放開嗓門,“你忝為山東都指揮使,受了朝廷恩遇,勾結宵小先害天子,再謀儲君,哪裡來的忠!哪裡來的義!你還自命關公?可笑至極。真正的關公,至少會臉紅!”

靳榮快步回到柵欄前,頎長的手臂順著縫隙伸進去,一把掐住了朱瞻基的脖頸,一字一頓:“我可從來沒把洪熙那胖彘當成主君。我的功勳,是輔佐太宗皇帝打出來的;我的恩遇,是太宗皇帝親手賜下的,與你們父子何乾?”

朱瞻基沒想到,靳榮居然對他們父子有這麼大恨意,竟直呼天子為“胖彘”。他忍不住反唇相譏:

“你殺他兒子,殺他孫子,還有臉提他老人家廟諱?”

靳榮的獨眼猝然爆出一絲光芒,手裡的力道又大了幾分:“太宗君恩深重,我靳四須臾不敢忘記。我如此做,正是為了報答他的恩情!”

朱瞻基被掐得臉色漲紅,呼吸困難,兩隻手無助地舞動著。靳榮意識到自己有點失控,緩緩鬆開手,太子撲通一聲趴到地上,不住咳嗽。靳榮俯視著太子,一部長髯在胸前不住晃動,仿佛憋忍了很久:

“洪熙那個胖彘,滿腦都是肥腸。太宗靖難付出多大代價,才有今日局麵,他倒好,一紙詔書把那些建文餘孽儘數赦免,置我等衛官於何地?太宗皇帝一世籌劃,好不容易把都城遷至北平,屍骨未寒,他就要把國都遷回南京,又是何等不孝!至於你,空長了一張太宗皇帝的麵目,卻沒有他老人家半點氣魄,終日沉溺玩樂——你們父子倆,根本不配坐在那張龍椅之上,不配接掌他老人家打下的大好基業!你們父子倆,根本不似人君!”

“不似人君”四個字,正戳中了朱瞻基的痛處。這句話他聽得太多了,已成為心中的一根痼刺。憑什麼說我不似人君?我到底怎麼做你們才會滿意?太子過往積鬱於心的憤懣與困惑,被這一刺,猛烈地爆發出來。

他化身為一頭怒獸,朝著靳榮凶狠地撲了過去。靳榮沒有閃避,隻是長腿一彎一踢,直接踢中太子胸口,讓他倒飛回去。隻聽“撲通”一聲,朱瞻基背部結結實實撞在了監牢土牆上,眼冒金星。撲簌簌幾縷牆土落下來,可見撞擊力道之大。

靳榮略鄙夷道:“我早想這麼給你一下了。永樂爺戎馬一生,竟生出你這沒用的廢物。真不知道,朱卜花怎麼會讓你逃出金陵的。”太子被踹得胸口劇痛,根本站立不起來,可嘴裡卻不肯示弱:

“少提皇爺爺!你們不過是為滿足自己的野心,彆當了婊子還立牌坊!”

靳榮走進牢房,徐徐蹲到朱瞻基跟前,把臉貼近,一字一頓道:“我的野心?我靳榮參與兩京之謀,早已把個人榮辱置之度外。我的忠義,不是愚跪昏君的小忠義,而是讓天下回到太宗成法上的大忠義。縱然要背負弑君之惡名,我也在所不辭。”

靳榮用拳頭敲擊了一下胸膛,獨目灼灼,正氣凜然,一瞬間竟令太子生出錯覺,敢情靳榮是真心覺得這件事乃是大忠義,自己才是反派。

太子嘶聲道:“你就不怕皇爺爺顯靈,劈死你們這些亂臣賊子!”

靳榮的臉上多了一絲狂熱的興奮:“太宗當然會顯靈。若不是他在九泉之下的護佑,你又怎麼會千裡迢迢跑來濟南,自投我的羅網?可見先皇的本心所向,從來不是你們,而是他真正的後繼之人,真龍!”

朱瞻基張了張嘴唇,卻沒有發出聲音。

靳榮欣賞著這位太子失魂落魄的模樣,袖子一擺:“不過我還是要多謝你才是。我每次上朝覲見你爹,看到那張油乎乎的胖臉,都想衝上去狠狠捶上一頓。沒想到,今天多少能得償所願,也算殿下你的一份功德。快想想晚上吃什麼吧,下去看見先皇總不能餓著肚子——這是臣唯一願為你儘忠之事。”

這時一名親兵跑進來,打斷了這場羞辱。他附耳說了幾句,靳榮“嗯”了一聲,橫瞥了太子一眼,微微露出憾色,但什麼也沒說,徑直轉身離開。

整個大牢已經被提前清理過,所以靳榮一走,偌大一間牢房裡轉瞬隻剩朱瞻基一個人。他軟軟靠在牆角,一個聲音在心中響起:“你沒有指望了。吳定緣下落不明,於謙遠在臨清,蘇荊溪孤立無援,誰能來救你?你身係重獄,什麼都做不得,不如乖乖等死……”

“住口!”朱瞻基不待它說完,便一聲低吼,將其強行掐斷。

若換作從前的他,大概會鬥誌儘失,坐以待斃。而從金陵到濟南的一路波折,讓太子從同伴們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能放棄。無論是宮城潛逃、後湖縱火、瓜洲水牢還是淮安船壩,無不是在絕境裡拚出一絲生機——濟南府城,憑什麼例外?現在不是還沒死嗎?

朱瞻基緩緩抬起左手,朝右肩狠狠地捶了一下。那裡的箭傷已大半痊愈,隻是箭鏃還未完全脫出,被這麼一捶,劇痛如電,瞬間激活了行將沉淪的神誌。

現在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腦子一閒著,心魔便會複蘇。所幸剛才靳榮太過興奮,在羞辱太子之餘,透露出了不少信息。

其中最重要的,是靳榮無意中說出的一個詞。

真龍?

這條“真龍”,顯然是這一場兩京巨謀藏在最深處的策劃者,也是皇位之爭的最終受益人。

可他到底是誰?

先前於謙有過分析,有資格跟朱瞻基競爭皇位的,隻有兩個親生弟弟:老三越王與老五襄憲王。但從靳榮剛才的話裡能聽出,那個混蛋對永樂皇帝敬畏十足,卻對洪熙皇帝不屑一顧,不可能對他的子嗣有什麼好臉色。

難道說,他所效忠的這條真龍,不是洪熙皇帝這一支,而是從永樂皇帝那裡便分出去的宗室……朱瞻基閉上眼睛,腦海中沒來由浮現出另一個人名來。

朱卜花。

朱瞻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朱卜花為何要叛亂?他一個蒙古人,能做到禦馬監提督太監,可以說已是人生巔峰。他參與兩京之謀,究竟圖什麼?

朱卜花身死後湖之後,朱瞻基以為這事再也搞不清楚了。可剛才靳榮的表現,讓他意識到,朱卜花也許和靳榮一樣,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而是出於某種忠誠,某種足以讓他們毫不猶豫投入一場叛亂的絕對忠誠。

這兩個人的出身、性格以及仕途路線都大不相同,他們隻有一個共同點:都參加過靖難之役。想到這裡,朱瞻基精神一振。可巧皇爺爺在行軍途中,曾給他講了許多次靖難故事,他對其中細節倒背如流。隻要花點時間搜尋記憶,或許會有發現。

太子很快便在這寂靜無人的牢房裡,沉浸到了回憶裡。

在靖難之初,李景隆率軍六十萬進攻北平,燕王率二十萬人在白溝河迎敵。在這一場大戰中,朱卜花與靳榮兩人同屬精騎先突,在關鍵時刻擊破了南軍大都督瞿能,讓整個局勢發生逆轉,燕軍以少勝多。

在隨後的東昌之戰中。燕王被盛庸大軍所圍,又差點喪命,多虧張玉、靳榮等人拚死救援,才得以身免。在這一戰中,朱卜花在負責斷後的後陣翼軍之中,一直奮戰到燕王安全撤離。

在建文四年,燕王在浦子口之戰中與南軍相持,戰況不利。是靳榮率領一支先登飛騎馳援,北軍方才反敗為勝。

在靖難這一係列戰事中,他們兩人都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戰後一個成了禦馬監的提督太監,一個成了山東都指揮使。他們對永樂皇帝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

但兩人同時出現在戰場上的,隻有白溝河與東昌兩戰。硬說有某種聯係,委實有些牽強。

朱瞻基強忍著疼痛,又重新過了一遍,巨細靡遺。想著想著,他倏然眉頭一挑,發現了這兩個人真正的共同之處,應該隱藏在軍隊序列之中。

白溝河之戰的精騎先突也罷、東昌之戰的後陣翼軍也罷、浦子口之戰的先登飛騎也罷,這三支軍隊其實是一支,隻是不同時期的軍號不同而已。這支軍隊自然是向朱棣效忠,但同時也由一位總兵官直接統轄。

朱卜花和靳榮的忠誠,極有可能是奉獻給這位直屬上司的。

朱瞻基回憶起那位總兵官名字的一瞬間,心臟驟然一疼,仿佛被一條無形的棘鞭勒緊。那是一個讓人諱莫如深的名字、一個朱明皇室揮之不去的詛咒。很多疑問,都因此得到了解答,而答案又催生出了新的恐懼。

如果兩京之謀是那個人策劃的話,恐怕京城局勢比想象中險惡十倍,幾近不可翻覆。

氣窗外的光線還在緩慢移動,此時正值未時,太子的眼神卻已迅速黯淡下去。好不容易才忽略掉的絕望,迅速從朱瞻基的腳麵重新漫上來。這一次他沒再試圖抗拒,任由自己被恐懼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