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兩個故事(1 / 2)

六千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場大戰的起因是什麼,那些劍仙隕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這些都已經成了謎團。

就連那位柳劍仙也不知道。

言河聖人學貫三教,在延陵梁溪乃至佛土都留下過痕跡,他已經得到很多答案了。

所以他留下了那本手劄,上麵記載了他得到的真相。

不過卻不知道為什麼,又被他把手劄分成了兩半,李扶搖看了一半,但是沒有找到另外一半,另外一半被葉長亭看到了,但是葉長亭卻是沒有理會,隨手就毀了。這位劍仙知道了真相,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告訴過朝青秋,要是告訴了朝青秋,朝青秋之後的選擇,便有了理由支撐。

但問題是,朝青秋和葉長亭這兩位劍仙知道的,李扶搖不知道,天底下的劍士們也不知道。

李昌穀猜到了一些。

他看著李扶搖笑道:“要不要聽一聽?”

李扶搖笑著看著雨景,但是沒有直接開口說話。

李昌穀既然都這樣說了,那肯定是要想著把這件事的始末都說一說的,李扶搖不管說什麼李昌穀顯然自己都要開口的。

“劍士一脈的衰敗,很可能和三教有關。”

李昌穀開始很平靜的說起這個故事。

……

……

六千年前,整個人間都是劍士的天下,那個人間的劍士,實在是太多,整個人間的劍仙更是冠絕山河,比三教所有的聖人加起來都還要多,再加上劍仙們的戰力冠絕山河,又在人數上占優,劍士自然就是整個人間最厲害的那些人。

當時的劍士,便真的說得上,一劍在手,天地何處都去得。

那才是整個劍士一脈的輝煌時代。

但在那個輝煌時代裡,既然是讓世間其餘修士都黯然失色,那麼總會招人妒忌的。

比如那個時候的三教修士。

三教修士們想要這座山河的敬重他們,但又沒有辦法在正麵讓劍士一脈失去風光,於是就有了六千年前的那場大戰。

那場大戰的起始是因為什麼,已經沒有太多人知道,但是在李昌穀的猜想裡,三教一定推波助瀾過,甚至可以說,這一場大戰的起因,就是三教聖人們的陰謀。

但最後妖族和劍士們都被算計了。

妖族和劍士死磕,並未能夠得到山河裡任何一分土地,反倒是元氣大傷,退回到了妖土,六千年沒有生過事。

而人族丟了劍士一脈的劍仙,僅存的三教聖人,雖然得以成為山河的主宰,但是也沒有能力北上去覆滅妖族。

當然了,這裡麵可能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三教聖人們不願意做這種事情,而不是做不了這種事情。

反正不管怎麼說,到了最後,人族和妖族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麵。

山河的現狀,劍士的衰敗就是三教的落子。

李昌穀看著李扶搖的眼睛說道:“朝劍仙肯定也知道是為什麼,所以他改變了要離開人間去往天外的想法,反倒是最後想著要殺人。”

既然六千年前就是三教的陰謀,那麼六千年後,朝青秋知道了真相,自然

不會不管不問,依著這位劍仙的脾氣,自然第一時間想著要做的,就是殺人。

殺三教聖人。

三教和劍士一脈要是真有這六千年前的故事,那麼之後一定是會很多事情發生的。

當年的仇怨,在六千年後,一樣會繼續。

聽完了這個不算是太完整的故事,李扶搖皺了皺眉頭,然後問道:“那麼佛教聖人呢,既然三教做了這些事情,為何佛教的聖人們又被趕到了佛土。”

是的,對於佛教為什麼在佛土,幾乎全世間的修士都是同一個想法,俺就是佛教是被儒教和道門趕到佛土去的。

因為佛教修士一向不多,聖人更少,麵對儒教和道門,沒有任何能力抵抗,既然沒有能力抵抗,隻有退守。

佛教退到佛土之後,道門和儒教便不再對佛教做什麼,畢竟佛土遠離山河,對山河影響不到什麼。

可劍士們還在,或許是對於六千年前的事情,道門和儒教一直對劍士有些忌憚,所有即便劍士一脈的光輝不再,但卻一直打壓,這六千年來,劍士是一日不如一日,最後幾乎便隻剩下劍山這一處地方了。

但是道門和儒教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打壓。

一直到數百年前,有一個叫朝青秋的年輕人出生了。

那個人從開始練劍,便一直遭受道門和儒教的襲殺,等到他一步一步成長起來之後,便越發讓三教不安,但數次襲殺都沒有成功的他們,更是有些無奈,後來在朝青秋走到滄海之後,道門和儒教便更是生出一陣懼意。

朝青秋成為了這個世間又一位劍仙之後,雖然未能帶著劍士回到之後的輝煌時代,但總歸讓劍士沒有在繼續衰敗下去。

然後的故事便是這數百年了。

朝青秋一日比一日強,沒有要多久,便已經成為了這個世間最為無敵的滄海。

雲端的聖人怕死,所以不願意和朝青秋生死相搏。

這就是尋常百姓常說的養虎為患。

到了後麵,即便聖人們再想做什麼,都已經已經很畏懼朝青秋了。

朝青秋作為這個世間唯一的劍仙,無敵了許多年,沒有了對手,人間也看膩了。

於是他便生出了倦意。

對於朝青秋來說,他離開人間,有很多選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