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村裡也熱鬨起來,殺豬、做豆腐、分糧和分紅等,這是勞動人民一年的成果。大喇叭整天響著“白毛女”、“沙家浜”,集合青年們去學習“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憶苦思甜”動員大會。
此時,孩子們真正歡樂起來,盼著一年隻穿一次的新衣服,還有隻有過年才能吃到的白麵饅頭,還有水餃和肉。
關於衣服,大人孩子流傳著很多這樣的話,“做件衣裳過新年”、“一件衣服管一年”、“不是黑就是灰”、“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就是當時穿衣的真實寫照,農村基本都穿自己家做的鞋,有條件的說不定能混雙黃綠色的解放鞋穿穿。這冬天沒事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女主人搓麻繩納鞋底,邊乾邊聊天,能乾的人一晚上就能納上一雙鞋底。甚至有很多農村人,到了春天,把棉衣裡的棉絮掏出來,然後當單褂穿。由此可見,當時很多農村人的生活物資緊張程度。
蘭欣讓靈寶種植的蔬菜(茄子,油菜、黃瓜、西紅柿等)估計再有兩天就成熟了,莊稼長高了不少,還得再等等。她大概估計了一下,空間裡和外麵的時間比例大概是十比一。蘭欣就希望菜能快點熟,頓頓蘿卜白菜都吃煩了。
她見大哥這兩天看著心情不是很好,就和二哥商量叫著大哥一起去鎮上的供銷社逛逛,準備買點過年用的東西。
沈媽看快過年了,把攥了一年的布票拿出來,想買點布,給他們三個做新衣服。這時候的家長過年基本都不置辦新衣服,都穿舊衣服,原因就是一年發的布票還不夠一家人做衣服穿的。
沈媽拿出布票細細數了數,說:“今年每人給你們做一身新衣服,都長大了,穿得太舊出去讓人笑話。”
其實這也就沈媽說說,這時候誰笑話誰啊,大家情況都差不多,誰沒件補丁衣服穿。要是誰穿了新衣裳,那隻有彆人羨慕的份。
“媽,我有衣服穿,不用做也行,大哥說不定明年就結婚了,還是留著布票給他用,萬一到時候用得著,家裡卻沒有,還不得現淘換。”蘭欣有了前世的“見識”,倒是不稀罕現在的衣服,以她的眼光看來,現在這些衣服就是再好,也確實是土得掉渣的款式。
沈媽知道,自從女兒去鎮上上學以後,就知道“要好”、“愛美”,恨不能一年能多做幾件衣服穿,可現在……她有點驚訝地看了自家女兒一眼,說:“我記得原來你就盼著過年,就因為過年能給你做身新衣服穿來著,怎麼現在又不稀罕了?
蘭欣當然不能實話實說,隻是笑嘻嘻地說道:“我今年又長了一歲,不是長大了嗎,當然不會因為沒有新衣服穿哭鼻子!”
沈媽隻當女兒長大懂事了,就說:“你確實長大了,也快找婆家囉……你哥要是真結婚,沒有票咱去拿糧食換點。”
市裡有自由市場,可以兌換一些緊俏東西。
蘭欣嬌嗔了一句:“媽,人家還小呢,不著急找婆家。”
這沈媽聽自家姑娘一會兒長大了,一會兒又說還小,知道女兒是害羞了,嗬嗬笑了起來。
“那也不行,過年哪能不做件新衣服穿,要不我給你布票,你去挑塊自己喜歡的?”
蘭欣穿多少布料沈媽都知道,給女兒正好的布票讓她去買,也不怕蘭欣糟蹋了東西,隻要買回來的尺寸夠,怎麼都能做一身。再說供銷社裡有什麼布料,沈媽也有數,反正挑來挑去就那些,不如讓姑娘去挑塊自己喜歡的。
其實,在農村,像蘭欣這麼大的姑娘,基本就算是個大人了,什麼都會乾。像那些家裡條件不好還能乾的姑娘,但凡做飯、裁衣、下地、納鞋底、織毛衣等等都會,簡直是十項全能。也就蘭欣家裡條件好點,沒讓她下過地,納過鞋底,乾過重活,她這樣的,忒讓彆的女孩子羨慕。
沈媽說:“你們去鎮上,不如把布料捎回來,大老遠的,省得我再跑一趟。蘭欣,你記一下尺寸,你大哥、二哥用一樣的布料就行,一起截布料還能省點……”
沈媽把買東西的事情交代給蘭欣,卻把十塊錢的“巨款”交給了剛進門的沈大哥。
蘭欣暗想,媽肯定是怕她把錢丟了,才不讓她管錢,真是,她又不是孩子。
不管蘭欣長多大,她都是沈媽眼中最小的孩子。
蘭欣和兩個哥哥走著去鎮上。村裡離鎮上不遠,隻有三裡路,走著也就是一二十分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