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四十一章(1 / 2)

想要當好皇帝,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如果不想關心百姓疾苦,不怕國破山河碎,不懼在史書上留下罵名,那麼皇帝就是一份非常自由的職業了,可以烽火戲諸侯,可以一連三十年不上早朝,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百官有意見?不聽不聽就不聽!民間要造反?會造反的百姓到底還是少。死後的評價太難聽?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

縱觀曆史,就算有些皇帝本身過於荒唐了,但隻要朝臣們的智商還在線,隻要他們能互相牽製,在正統的儒家思想的約束下,國家在大體上還是穩定的。所以說,當皇帝其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但如果皇帝想要勵精圖治,想要擴大版圖,想要讓百姓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想要在生前被尊稱一聲明君,想要在死後千古流芳,那麼皇帝就是一份難度非常大、強度非常高、任務非常重的職業了。

當今聖上顯武帝就是這樣一位非常苦逼的皇帝。

顯武帝有一顆勤政愛民的心,還想要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英名,於是他這個皇帝當得就沒有那麼自由了。當然,這既然是他的選擇,他在大多數情況下也甘之如飴。但是,苦逼的時候是真苦逼啊!

比如說,顯武帝在宴請百官時,曾上過一道用魚腹做的菜,每條魚隻選用魚肚子上最嫩的那一塊肉。有位禦史前腳吃了宮宴,後腳就遞了奏折,說皇上太鋪張浪費了。皇上能怎麼辦呢?皇上隻好微笑著說謝謝愛卿的提醒啦,朕知道錯啦,朕以後再也不這麼浪費啦。這事吧,不能說禦史吹毛求疵,確實是有些浪費,但哪天月食了,哪裡地動了,竟也會有官員上奏讓顯武帝下罪己詔,皇上多冤啊!

這次的秋闈舞弊案鬨得太大,朝堂中自有一番動蕩,讀書人們則很憤怒。禦史中有那種愣頭青一天到晚參參參,讀書人裡有那種狂生一天到晚寫詩諷刺諷刺諷刺。顯武帝氣壞了。這是朕的錯嗎!朕心裡的憤怒不比讀書人少一分!好氣哦,但還是要努力微笑去安撫讀書人哦!皇上心裡憋屈得厲害!

最讓顯武帝憤怒的是,他一直覺得自己對朝臣的控製力很強,結果天子腳下就有舞弊案,這不是狠狠打了他的臉嗎?而這舞弊案還會帶來一係列的不良結果,一個處理不好,朝廷的公信力就弱了。

顯武帝的雷霆之火燒了整整一個月。然後……然後他就微服私訪啦!

隻有少數的心腹才知道,顯武帝其實是一個很喜歡微服私訪的人。出於安全考慮,他的私訪範圍就在京城、京郊一帶。顯武帝裝扮成了一個暴發戶富商,帶著同樣裝扮成商人的親家溫閣老出宮啦!

再說溫閣老,他是六位閣老中比較中庸的一位。他平時話不多,很少當眾發表意見。因為是太子妃的祖父,他有時在一些事情上可能還要避下嫌。他並不是顯武帝最得用的人,卻很讓顯武帝信任。

這一次出宮是為了去看玉米。

本來不是的,本來皇上打算去酒樓裡坐一坐,聽一聽輿論。舞弊案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皇上想知道民間現在輿論如何。但溫閣老怕皇上聽到了書生們的議論後會憋出病來,於是就竭力地阻止了。

溫閣老不能明著阻止,隻能暗中引導,正好他心裡存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悄悄地對皇上說了。

溫閣老說,昔日吏部侍郎沈德源的幼子發現了新的糧種,由安平伯安排莊子種了,據說新糧種的產量不錯,可在山地種植。皇上正因為秋闈舞弊案鬨得心裡不愉快,聽到這個消息,心情一下子就舒暢了。如果新糧種真有那麼好,那麼隻要他把新糧種推廣開來……他在民間的名聲立刻升好幾檔啊!

溫閣老說得不多。他這是不願意搶了沈怡和安平伯府的功勞。一來這很符合他一貫的人設,溫閣老在清流中的名聲非常好,讀書人特彆喜歡給他寫閨怨詩,啊不,是寫拜帖。二來他就算不搶功,這個事情既然是由他說給皇上聽的,那總歸是露臉了的,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露臉方式比什麼都重要啊!

溫閣老連玉米的名字都沒有說,隻說是新糧種。誰說正直的讀書人就不會拍馬屁,啊不,是拍龍屁?他故意隱下名字不說,引著皇上親自去莊子上看了新糧種,再由皇上賜名,皇上不是更高興嗎?

出城要排隊。因顯武帝一行人是做商人打扮的,而商人的地位隻是尋常,於是顯武帝也老老實實地排隊出城。他周圍都是平民百姓,旁邊有倆書生。顯武帝要名,所以肯定不會搞文字獄這種東西,固本朝的民風還算開放,大家雖不敢當眾談論奪嫡這種要命的政事,但說一說科舉舞弊還是可以的。

顯武帝聽見兩個讀書人在那裡吐槽。這一對明明是因為學識不夠才考不上舉人的酸書生偏要在那裡說自己誌向高潔不願意陷入淤泥中,連著數屆考不上舉人反倒是成為他們炫耀的點了。顯武帝都要被氣死了!這種感覺真是糟透了!朕這麼一個要臉的人,結果整個朝堂的臉麵都被那幫王八蛋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