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建設(2 / 2)

雙姝重生記 尤加利 8392 字 5個月前

萊棲山上有竹林,竹筒都是就地取材。

林瀟瀟瞧著竹筒比較多,變將自己屋子與食堂也連了起來。她想做試驗看看,用竹筒傳熱水的熱量損耗有多大。

林瀟瀟絞儘腦汁弄了一個簡易循環。從食堂引熱水,通過竹筒輸送到她的屋子,然後又輸送回去,利用蒸汽壓力開啟循環。

隻是用了一個晚上,林瀟瀟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竹筒送水的關鍵在節點。一根竹子的長度有限,一旦距離遠了就得把竹子連接起來,那麼接口點怎麼連接就成了問題。

林瀟瀟想了幾個方法,要麼是漏水嚴重,要麼是不保溫。

還有最糟糕的一點,竹筒的導熱性能太差了。

這一個晚上,林瀟瀟房間的溫度與平時一樣,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竹筒導熱性差,決定了它的散熱性能差,其對屋內輸送的熱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這個實驗也有收獲。如果能解決竹筒連接問題,那麼竹筒算是比較好的管道材料。如果能找到更合適的散熱材料就更好了。

不要想去鐵匠鋪定製金屬管,因為價錢負擔不了,且鐵啊銅啊都是官家管製的。大部分鐵匠鋪定製器物都要顧客自己提供材料。

集中供暖果然還是實現不了。

林瀟瀟弄了許多竹筒做實驗,乾脆在上麵鑽上洞,連起來放在食堂裡,弄了個可以用熱水的洗手池。

用來這個洗手池的功能越來越多。天冷了各家洗衣裳都到這邊來了。可比去河裡洗冷水強。

順便說一句,村子裡的用水是用幾條竹筒從山上的泉眼接下來的。終點在公共食堂,其他家用水需到食堂打水。

距離村子不遠有一條小溪,那邊有魚有蝦,可以洗衣服。

雖說潮濕的氣候讓人不太舒服,但卻讓大自然的物產更加豐富。

萊棲山很大,或者說太大了。

林瀟瀟原本也想挖山洞,鑿穿山體弄個密道。可是萊棲山比牛首山大,地形也更複雜,不適合鑿山。

是否要在山上再弄一個類似桃源的地方,林瀟瀟目前還沒想好。

......

林瀟瀟在萊棲山忙著,崔盼盼在崇義坊也沒嫌著。

昆侖荼書館重新裝修完畢。茶室和書房搬了過去。雜貨店變成了真正的雜貨店。

茶室和書房的顧客多為文人。這樣的店一開始客人是比較少的。

所以,崔盼盼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雜貨店上。

這一次,崔盼盼先考察了崇義坊所有的店鋪,發現這裡的店鋪的確以批發為主,僅有幾家是做零售的。

崇義坊的位置非常好,來往商隊特彆多,所以生意都是大單的批發。

看了一圈下來,崔盼盼還是覺得超市型的雜貨鋪在這裡應該是有搞頭的。

商隊做的當然是大生意,可商隊每個成員還有自己的個人需求。崇義坊有一千多常駐人口,這些人也要消費。

把崇義坊比作一個小區。這裡有一千人工作和生活。他們的日常生活也要買東西。

崔盼盼便是想把雜貨鋪做成這個小區的超市。

小區超市的要點是貼近生活,方便生活。

第一樣要考慮的是餐點。

崇義坊有飯館和酒樓。飯館酒樓的優點是飯菜講究,缺點是上菜需要時間。

超市的餐點分兩種:速食和半成品。

速食可以賣茶葉蛋,肉夾饃,煎餅果子等。這些隻做早點,且整個崇義坊都沒有重樣的。

半成品隻在下午賣。把當天新鮮的肉食或蔬菜做成半熟或全熟的狀態,顧客可以帶回去在加熱,抑或直接食用。既可以保證新鮮食材不浪費,又能稍微加價出售。

崔盼盼想得比較清楚,雜貨鋪餐點的銷售對象是各店鋪的夥計們,所以整體定價是偏低的。

試營業七天,早餐賣的特彆好,下午的熟肉賣的還可以,菜窩窩賣不太動。

崔盼盼根據具體銷售情況做了一些調整,雜貨店的餐點直接進入了盈利區。

第二件事是增加了成衣。

崔盼盼觀察了一段時間,總結出了大中小三個尺寸的樣衣。因為古人會束腰帶,所以衣服大了一點也影響不大。

為此,崔盼盼先是批發進貨一批麻布。

當時也是湊巧了,正好有一個來自魯國的商隊,他們帶來了許多布匹。其中綢緞和帶花紋的布匹很快就賣掉了,隻剩了一堆粗製的麻布。

崔盼盼當時正想著做成衣的事情,便把這批麻布全部買下了。

崔盼盼自己設計了衣服的樣子。其實也沒啥好設計的,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穿的衣裳。

她自己做的剪裁,然後找繡娘縫製。繡娘是在崇義坊臨時找的,按件計工錢。

由於不用繡花,布也是裁好的,每件工錢隻有三錢。彆看錢少,縫製太簡單了,幾乎發出去就被搶光了。才用了兩天就把第一批成衣做出來了。

最終做了大中小號的各十套。這三十套衣裳樣式是完全一樣的。

這是第一波試水,崔盼盼定價適中。

每套衣裳分上衣和下褲,單買每件十四錢,成套買二十五錢。

彆看價錢低,其實利潤很高。每件衣服的實際成本在四五錢左右。

關鍵就看能不能賣掉了。

()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