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個難得的好天氣,一掃料峭春寒,暖暖春意迎麵而來。
賈致到譚府的時候,門外一個侍童正站在路邊左右張望,見到從馬車上走下的賈致,忙上前拱手相詢:“敢問閣下可是賈三公子?”
賈致拱手回禮,說明來意:“正是在下,學生今日前來拜師,請幫忙通傳一聲。”
那侍童臉色一喜,忙展袖做請:“老先生一早就叮囑甘霖在此處候著公子了,三公子快隨我進去吧。”
“起來吧。”
譚齋老先生端坐上首,接過賈致敬的茶,臉上樂嗬嗬的:“喝了這茶,你就是老夫的關門弟子了。明兒起,每日寅時三刻上門讀書,酉時一刻方可回府,風雨不綴。”
賈致默默在心裡換算了一下,早上六點半上學,晚上七點放學,這個作息時間可比他自個兒計劃的輕鬆多了。
“學生謹記先生教誨。”
譚齋老先生對賈致的態度十分滿意,因昨兒在北靜王府考校過他的功課,故而今日沒有再提,不過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要求標準。
“曆年科舉考試,學識是其一,考官們也會考評學子們的字,正好我帶你去讀書的學堂瞧瞧,你寫幾個字老夫瞧瞧。”
從譚府正廳出來,譚齋老先生在前麵帶路,賈致跟著他一同去學堂。
譚府並不大,卻布置的格外雅致,處處都透露出讀書人的書卷氣。再往裡麵走,曲徑通幽,回廊花圃錯落有致,用一步一景來形容都不為過。
譚齋老先生邊走邊跟賈致介紹:“這些都是你師娘親手打理的,喏,瞧見那秋千架了不曾,那是你師娘自個兒種的藤蔓,秋千就是用藤蔓編織的。”
看著眼前的景象,賈致滿心豔羨,一座屬於自己的府邸,由著自己的喜好打理,處處都有夫妻雙方生活的氣息,這才算是生活。
“你師娘去探親了,每年都是二月初才回來,等她回來你再去拜見。”
譚齋老先生是個頂和氣的人,許是擔心賈致剛來不熟悉,這一路上都是他在說話,也不需要賈致回應什麼,間或搭一兩句話,他便分外有精神。
學堂裡被收拾的乾淨整潔,譚齋老先生在西席上落座,指了麵前的坐席讓賈致坐了。
“日後你就在這裡讀書,先寫幾個字老夫瞧瞧,若字寫的不好,下場前須得好好練字。”
賈致過年前已經開始練字了,如今譚齋老先生要考字,對他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
卷了衣袖,賈致細細的研墨,待硯台裡的墨夠了,便提筆飲墨,默寫了君子三樂。
待字跡乾透,賈致將寫好的字拿給譚齋老先生。
“學生字跡拙劣,還請先生指教。”
譚齋老先生接過賈致遞給他的紙張,隻看了一眼,便覺得這字似乎在哪裡見過。
“倒是瞧不出來,你竟在字上下過這樣一番苦功,之前是老夫小看了你。”
看完了賈致寫的字,譚齋老先生再度感慨賈致是個難得的好苗子:“我便不留飯了,你早些回去準備,明日寅時,我在這裡等你。”
賈致沒有直接回去,而是讓宋伯將馬車拐去了三味齋。
上元節那日,夏氏給賈敏買了釀梅子,給賈政買了桃酥,給賈致買了核桃酥,唯獨沒有她自個兒的。算起來她也還是個孩子,卻因為這個時代早早嫁了人,顧及了所有人,卻唯獨遺漏了她自己。
賈致按照夏氏平時的口味,挑了幾樣果脯,又選了幾樣糕點,帶回了府中。
緊趕慢趕,賈致總算在午膳前回去了。
這個時辰外頭的太陽正好,夏氏帶著丫鬟在院子裡做針線,看到賈致回來時,忙放下手裡的活計,迎了上去。
“三爺今日拜師可順利?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
夏氏滿臉關心,見賈致腳下步伐輕快,又笑了起來:“三爺聰敏好學又肯吃苦,不管是哪個先生都應當很喜歡這樣的弟子的。”
賈致點頭應道:“一切都順利,娘子不必掛心。”
夏氏與賈致並肩往屋裡走,恰好去提飯的琉璃回來了,夏氏便交代珊瑚去小廚房將熬的雞湯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