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彆離(1 / 2)

芙蓉知我意 參商而川 3344 字 3個月前

《芙蓉知我意》全本免費閱讀 []

她的話音一落,四處便響起了不少吸氣呢喃之聲。連瞧不清麵容的江意動作都遲疑了一瞬,似是沒料到她如此大動乾戈地領兵上山,到頭來卻未免有些高抬輕放。

晏玦凝目朝正中央的女子望去,想起她方才與自己所說的話,心間有些唏噓。

他並非徹頭徹尾的晏氏族人,對他們一族的祖訓也感觸不深。四百年前,晏氏先祖曾與太祖皇帝立下二百年之契,約定為他打下帝業。

晏氏一族本隱居祖地,若非昭朝太祖請動他們出山,如今的昭朝本不會有晏府一說。

但在出世伊始,所謂的二百年之約還是晏氏先祖自己定下的歸隱之期。隱世之族本無心名利,但二百年後,昭帝欲與其續約,時任家主也欣然應諾。

四百載物是人非,早已無人在意出世之初貞人留下的告誡。晏玦曾看過藏於經閣的龜甲,一旁注釋著卦象的批語。

“癸未卜,上欲出世,問:利否?筠貞:凶。”

而族內流傳下來的更為確切的說法,則是百年必亡。

先人早已故去,百年後晏氏仍安然無恙,漸漸便不再有人在意這句讖言。時至今日,晏府已然存世三百餘載,也正是約定的歸隱之期。

但此時的晏氏觸角早已遍布天下,僅是各地的晏府、昭辭樓、旁支族地,便有無數人不願重返祖地。寶馬香車,朱瓦琉璃,塵世繁華之景遠勝山林,祖祖輩輩在此經營多年,誰又舍得放棄又眼前的榮華與百年的基業,重回到寂寥僻靜的山野中去呢?

不說晏府自身,便是昔年對晏氏百般恩寵的大昭帝王,如今也視他們如鯁在喉。百年來,晏府收攏了不少旁支彆係,其詭力也令世人談之色變。“不與諸王相親”的約定早已形同虛設,願從美夢中醒來之人應也早已看清,今日的大昭已容不下這類變數。

要麼歸隱,要麼起事,偏偏那一條路都難以服眾。池步月的目的正是勸說他們,起事為上,歸隱則是上位者給予的恩賞。

李承的屍首被人清理了下去,晏玦便把懷中的小公主放開,任由她繼續看向場中。此時眾山匪已然有些蠢蠢欲動,隻是沒人願做這第一人。池步月見狀也不催促,隻吩咐親兵道:“將縛著的人抬上前來。”

被縛的共有一十三人,皇甫修赫然在列。那男人此刻已然漲紅了臉,被人踹了一腳踢上前來,卻也不惱,仍好聲好氣地同池步月求饒道:“將軍明鑒啊,在下活了這些年,便是連隻雞都未曾殺過,自認從未做過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何至於……羞辱至此啊。”

池步月睨了他一眼,嗤笑一聲:“你是無辜,那李承原是自己跑下山的,那寨規原是自己無人問的。你倒是做得好寨主,整日裡端坐高堂,便是奉隻鵪鶉為主也比你來的有用些。”

她一個眼神,那親兵便會意,低頭問腳邊怔愣的男人:“喂,會乾什麼?吃乾飯的我們可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