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風波(1 / 2)

齊王因收留寧玉蕪被汙了名聲, 但在世人眼中,他依舊是高潔傲岸, 不沾凡俗之輩,絕不可能與人婦通.奸,他將寧氏帶入府中, 不過是為了償還當年的救命之恩, 若將恩人掃地出門,才是禽獸不如的做法。

不少百姓都相信了這樣的說辭,不過仍有人心生懷疑, 畢竟謝嶺日日去齊王府前吵鬨, 雙眼中充斥著的恨意不似作假, 說不準寧氏腹中的孩子真是皇家骨血呢!

還沒等眾人找到證據,京中又起風波。

原來柳賀年做了一篇文章,誇讚萊州知府張昭德洞悉人情, 明察秋毫, 不必用刑便能破案。那陶丁氏之所以會殺害大伯陶文鳳,隻是為了避免自己被人非禮。按照本朝律令:婦女遭強.暴殺死人者杖五千, 如凶器為男子者免杖。

萊州知府仔細查明真相,又想方設法保住陶丁氏的性命,心存仁念,當真如明鏡高懸;與之相比,剛將廖氏帶回京城的指揮使, 日日刑訊一名老嫗, 手段之歹毒可見一斑。

柳賀年身為狀元, 父親柳岑又是中軍都督,這篇名為“拒奸殺人之妙判”的文章甫一問世,便被諸多學子爭相傳閱,甚至還有不少官員誦讀此文。他們認為本朝已經足夠昌盛,完全沒有必要再設立鎮撫司,讓這些鷹犬肆意殘害百姓。

在普通百姓眼中,鎮撫司中種種酷刑委實令人膽寒,讀過這篇文章後,他們更是將錦衣衛視為殺人不眨眼的惡徒,認定了謝崇濫用權柄、傷殺無辜,早就該落得斬首示眾的下場。

此等奸佞,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按說文章在文人之間流傳,實屬正常,但平頭百姓識文斷字的並不算多,竟然有半數以上的百姓聽過這篇文章的內容,都想要萊州知府那樣的青天大老爺,恨不得讓嚴刑峻法的謝崇立即以死謝罪。

若說沒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事情定不會發展到這種地步。

因周清嫁給了謝崇,即使沒有刻意宣揚此事,依舊有不少人聽說了消息,隔三差五就上門鬨事,逼著周父不得不閉店,以保證家人與徒弟的安全。

嫁到謝府一年多,謝崇到底是怎樣的秉性,沒有人比周清更清楚,他根本不會濫殺無辜。之所以對廖氏用刑,是因為這老嫗無比惡毒,先前馬車剛到京城,葉猛便將她的關節一一複位,哪曾想廖氏不知從何處摸出了一根帶毒的銀針,若不是葉猛反應快,恐怕這條命就保不住了。

府裡人心惶惶,有不少簽了活契的雇工紛紛請辭,竟連工錢都不要了。

也是,如若謝崇獲罪的話,伺候的奴仆可能會受到牽連,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他們是為自己打算,周清也不好說什麼。

不過謝家的侍衛大多都是從鎮撫司退下的老人,忠心耿耿,絕不會做那搖擺不定的牆頭草,倒是讓她安心了不少。

這會兒周清坐在桌前,手裡拿著柳賀年寫出的文章,案上放著本朝的律文,逐字逐句對照一番。初讀妙判一文,她就覺得有些不對,待到細細分辨時,果真發現了更多的錯處。

將自相矛盾的地方抄錄到白紙上,她一夜都沒有闔眼,等到天光大亮時,肩頸傳來陣陣酸痛,稍一動彈,便好似針紮一般。

右手捏拳,繞過脖頸用力捶了幾下,還未等她反應過來,雪白皓腕便被人輕輕握住,放回了膝頭。

她不免有些愕然,抬眸一看,才發現謝崇站在她身畔,也不知來了多久。

粗如砂紙的掌心或輕或重地揉捏著女人的肩頸,周清時而微微皺眉,時而眼中沁淚,時而咬牙忍痛,謝崇習武多年,用內力幫愛妻疏通經絡,沒一會兒,便將酸脹之感儘數驅散。

幽深目光落在桌麵的紙頁上,謝崇忍不住問,“這是清兒整理出來的東西?”

周清頷首,“妙判的文章一出,所有人都在拍手叫好,但我記得,律文中並無杖五千的說法,明刑以弼教,刑罰起到教化的作用,而非將百姓生生折磨至死,五千杖打下來,活人怕是都成肉泥了。”

本朝科舉隻考經義,許多文人都不通法令,否則柳賀年也不會犯下這麼基本的錯誤。

“說不定是傳抄有誤,將五十錯寫成五千。”將人抱在懷裡,謝崇低低笑了一聲。

周清回頭瞪了他一眼,“你身為指揮使,對大周律還不了解嗎?笞刑從十到五十,分為五等,杖刑是從六十起算,隻要傳抄的書生不瞎,都不會把六十抄作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