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 種族天賦(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172 字 9個月前

果不其然,中年壯漢嘴裡的遼東與朝堂大臣們奏折裡的遼東完全是兩個世界。百姓們之所以不願意去,最大的阻礙並不是女真人的威脅而是自己人的盤剝,稅賦徭役太重了。

忙來忙去所剩無幾,結果土地還不屬於自家,而是軍田。老百姓不是傻子,明擺著沒好處的事兒誰會願意做呢。朝臣們可以整天喊大義,是因為他們肚子不餓。連基本生存都無法保證,難怪遼東軍戶大量逃亡,自作孽啊。

“若是朕把女真人打跑,取消軍戶,把田畝分給你們,三年內不用納糧也不用服勞役,可願意去?”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大明百姓全都不願意出關生活,攻打遼東的意義就失去了大半。洪濤必須先搞清楚百姓們的想法,再決定此戰的規模和強度。

“……小民拿不出銀兩買地。”中年壯漢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也可能是覺得聽錯了,很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道出實情。不是不肯給皇帝捧場,是真沒錢。

“不要銀兩,田畝白送,先到先得,分完了算。後來的可以自行開墾,隻要登記造冊,五年不納糧。官府還會大興水利修橋鋪路,一個勞役都不征。但有一樣,拿到了土地每年至少要耕種半數,誰撂荒朕就治誰的罪!”

該如何說服百姓們自願去遼東開荒呢?洪濤也沒啥好辦法,還是老一套,以利誘之。

商人和資本追逐利潤,那就開工廠搞海貿,帶著他們一起致富;農民鐘情於土地,那就讓他們當地主;軍人們需要榮譽,沒彆的,抬高社會地位;士人們熱衷權力……對不起,這個真沒有!

在士農工商這四個階層裡,洪濤唯獨滿足不了士人階層的需求,不光不能給他們分權,反過來還要加以打壓,把學而優則仕、學好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思想強行扭轉過來,讓士人真的去熱愛學問,而不是用知識謀取權力。

這麼做能成功嗎?短時間內肯定不成。文化傳統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必須得有個過渡期,比如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期間肯定會引發反抗,說不定還會很激烈,但洪濤不怕。農工商三個階層已經被利益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隻剩下士人孤掌難鳴。而且自己不會堵死他們的上升通道,隻是改變一下方向,難受是肯定的,過了陣痛期也就慢慢習慣了。

“……如有此等好事小民願為萬歲爺帶路!出了山海關到廣寧後屯衛,所有的道路小民都熟。小民家裡曾有兩匹騾馬,常年往來於各軍屯之間。”

中年壯漢有點信了,然後就大著膽子提出了要求。為了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幾十畝田地,他就願意冒著生命危險給大軍當帶路的,可見其對土地的熱愛有多深。

“我等也願為萬歲爺帶路,我是獵戶、我守過邊寨……”而且有這份熱情的不僅壯漢一個,他麾下的一群人全都活了,從不敢直視皇帝到跳著腳的報名,中間隻差了土地兩個字,如果非要再加上三個字,那就是自己的土地!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