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 八旗2(1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205 字 9個月前

努爾哈赤設計的這套製度是個很明顯的戰時體係,大金國統治下的所有人都被軍事化管理了,既不是民也不是軍,或者說既是民又是軍。

這個體係有點像後世的生產建設兵團,采用軍事化管理,平日裡既生產又軍事訓練,放下槍就是工人和農民,拿起槍則是訓練有素的士兵。

它的好處很明顯,幾乎全民皆兵,在保持戰鬥力的同時也兼顧了生產。同時弱點也很明顯,既然是兼顧,肯定不如專業的能力強,在後勤生產方麵能力不足,更談不上發展文化和經濟了,隻適合短時間應急,不能夠長治久安。

大金的八旗全掌握在努爾哈赤和其子孫手中,正黃和鑲黃總共65個牛錄由努爾哈赤親領;正白旗25個牛錄,旗主是皇太極;

鑲白旗15個牛錄交給了褚英之子杜度;正紅旗25個牛錄旗主是代善;鑲紅旗26個牛錄旗主是代善的兒子嶽托;正藍旗21個牛錄旗主為莽古爾泰;鑲藍旗33個牛錄旗主是侄子阿敏。

除此之外還指定了四大貝勒,按月輪流值班,共同管理國中一切機務。他們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同時他們還都是旗主,所以被稱作旗主貝勒,權勢非常大。

但光靠旗主和貝勒還是不夠用,畢竟現在建國了,多出來不少事務必須得有人協助完成,於是又設立了四位輔政大臣。

這個職務類似於漢人的宰相,或者大明的六部尚書,每人負責一攤事務,但又沒有完全的獨斷職權,遇到重大問題隻能參謀提意見。

他們分彆是瓜爾佳.費英東、鈕鈷祿.額亦都、董鄂.何和理、佟佳.扈爾漢。這四位都是最初跟著努爾哈赤起兵的老哥們,背後代表著四個很大的族群,雖不能給予旗主的權力,當個輔政大臣也算是種補償和拉攏。

其實應該有五位輔政大臣的,隻可惜覺爾察.安費揚古沒福氣,和褚英一起戰死在了大明京城外。不管努爾哈赤如何在葬禮上痛哭流涕頓足捶胸,畢竟不能讓死人當大臣。

這次舉傾國之兵西進討伐大明,努爾哈赤是下了血本的,除了把身體不太好的費英東和鑲紅旗旗主貝勒嶽托留在後方,剩餘的旗主貝勒、固山額真、輔政大臣傾巢出動,誓要一戰定乾坤。

按照努爾哈赤的計劃,大金軍隊的攻擊重點選在了山海關。聽上去這個計劃好像有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執拗,實際上卻挺符合作戰意圖。

此次大軍出動不是為了劫掠和騷擾,而是要打通向西的路徑,擴展族群的發展空間。現有的三條道路,喜峰口和古北口都位於群山環抱之中,雖然勉強能通過大軍,卻要繞路很遠,還無法攜帶太多輜重。

如果選擇從這兩個關口強攻,即便突破了也沒有什麼後勁兒,隻能搶一圈再原路返回,待的時間越久危險越大。最主要的是不能為下一次入關創造有利條件,反倒給大明朝廷提了個醒,以後更加難以攻克。

想西進大明都城,唯一也是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拿下山海關,利用傍海道地勢平坦的優勢,把大軍的輜重源源不斷的運上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