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附近有近千家寺廟,全國更多,占用了大量良田,卻不向天子納稅。朕要問問諸位,是老天爺大呢還是神佛大,到底誰該管著誰!”
袁應泰說得對不對呢,基於維護本朝統治的出發點,很對。不過他隻是站在本時代某個點上看到的一瞬間,無法和洪濤一樣置身世外,像看電影一樣把幾千年曆史都看一遍,所以得出的結論是錯的。
佛和儒,極大的鞏固了集權統治的穩定性,這是不可否定的功勞。同時也極大禁錮了人的思想和創造力,這也是不可否認的副作用。
現在問題就來了,是要穩定皇位還是為幾百年之後計。大部分人站在這個岔路口上可能都會選擇前者,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沒必要為了後世主動冒這麼大風險。
洪濤恰好屬於極少部分,他沒有這些顧慮,所以對彆人來講很大的風險,對他而言反倒是一種令人興奮的刺激。
既然來一趟就不能白來,不管對不對先把曆史上沒嘗試過的可能性儘可能多的試一遍,才不枉此行。
理由嘛……太容易找了,洪有理從來不怕講道理。來吧,是從統治者的角度講,還是從國家發展的角度講,亦或民眾獲益的角度上講,隻要誰能說出佛教的優點咱就認。
“……陛下莫不是要滅佛!”讓皇帝一頓噴,連大實話都說出來了,還說得那麼直白,眾臣一時半會兒也不好辯駁。
這時老態龍鐘的大學士翁正春起身行禮,哆哆嗦嗦的提出了一個可能,眼神中全是驚慌。
“不是,翁大學士多慮了,朕又不需要通過滅佛坐穩皇位,沒那麼不堪。”洪濤聞言笑了笑,輕輕擺手示意翁正春坐下。
室內的氣氛頓時一鬆,其他幾位重臣雖然沒說話,卻也都和翁正春想的一樣。如果皇帝真要一意孤行,這事兒可就太大了,搞不好會引發內亂。
“但朕也沒那麼大度,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看著寺廟肆意斂財。王安、葉向高,替朕擬旨,從即日起,錦衣衛與東廠彙同日月銀行,對順天府所轄寺廟田畝賬目清查。
凡有違反戒律者一律抓捕,超過兩成整院抄沒,所有僧人送往軌道公司苦役,永不赦免。對了,還有街麵上拿著度牒整日無所事事四處惹禍的假和尚,也一並抓了送去苦役。
今後在大明境內的寺廟僧人必須遵守清規戒律,每日吃一頓,要飯不要錢。
若是佛像、寺廟需修繕,可以由信眾募捐,但必須經過鴻臚寺批準,還要在報紙上登出告示,寫明修繕原因與所需錢財數量。
眾卿家,朕可不是要滅佛,而是幫著佛祖清理門戶。百姓願意信什麼朕不會橫加乾涉,但寺廟僧人不能打著佛祖的幌子行騙,坑害朕的子民,諸位以為如何?”
可惜提在嗓子眼的心肝還沒完全複位,皇帝又發言了。這次可不是詢問大臣們的意見了,而是做出了最終裁決,不滅佛,還要幫著佛祖乾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