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把陸軍交給孫承宗訓練,麻承恩心裡還是有些看法的。做為世家出身的將領他們很看不起文官帶兵,但前有袁可立的海軍戰功赫赫,又不敢說孫承宗肯定是外行。
“此次陛下出關為何沒有召集孫承宗護衛?”
聽麻承恩的意思,兩支陸軍應該差不多,但問題又來了,既然差不多,為什麼皇帝不帶在身邊護衛呢?延安府距離大同鎮也不遠,抽調兩三個衛北上該不算靡費吧。
“孫承宗即便有袁可立的本事,陸軍在延安府訓練也不到兩年,怕是連邊關鎮守都不夠格,又怎可出關與蒙古騎兵對陣。”
麻承恩雖然嘴上說孫承宗不見得比李如樟差,但在內心裡卻壓根兒也沒拿延安府的陸軍當回事。指望他們上陣殺敵,還不如指望衛所軍呢。
這不光是他的想法,知道此事的絕大部分邊關將領基本都差不多。那支隻有三萬人的軍隊,與其說是當軍隊訓練,不如說是皇帝拉攏邊軍將領對抗朝臣的一種政治手段。
之所以不帶他們出關麵對蒙古騎兵,說明皇帝確實知兵。有時候不是兵越多越安全,在很多戰役中,決定勝負的往往隻有幾百精銳,其他兵卒都是跟著起哄的。
“……都督,大同鎮張總兵與歸化城的事情,會不會被皇帝聽到了風聲?”剛開始隻是閒聊,可說著說著蕭如芷好像想起了什麼,湊近一步壓低了聲音。
“……無憑無據還是不要妄言為妙。”聲音不大,卻讓麻承恩渾身一震,轉頭盯著蕭如芷看了半天才緩緩搖搖頭。
大同鎮與宣府鎮毗鄰,與關外的蒙古部落也有交互,雖然拿不出證據,有些事卻也難以不走漏半點風聲。但在該不該和皇帝彙報的問題上,麻承恩選擇了沉默。
一是大家都不太乾淨,就算沒和外族勾結,喝兵血吃空餉甚至偷偷走私貨物進出關隘的事情肯定沒少乾。今天如果自己揭發了張家,明天說不定蕭家就會揭發自己,這麼一來邊關的將門世家就誰也彆想安生了,全得變成敵人。
二是想揭發也拿不出足夠的證據,總兵不是六科和都察院,沒有風聞奏事的特權。同為總兵,自己若是揭發張秉忠,就得冒著調查無果陷害同僚的罪名,得不償失。
反正邊關軍鎮各有各的轄區,彆人愛乾什麼管不著,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成了。而且目前正在一個非常微妙的時期,皇帝已經有向軍製動手的意思了,同僚之間正該精誠團結,最不該互相挖牆腳。
“可我總覺得這次……”蕭如芷卻不太甘心,倒不是和張秉忠有私仇,也不是覬覦大同鎮總兵的位置,純粹就是對皇帝貿然出關的行為不太安心。
“列隊……”可惜還沒等他把話說完,遠處就疾馳而來一隊騎兵,看旗號應該是宣府兵將。他們急急忙忙的跑回來肯定是皇帝禦駕到了。麻承恩當下大喝一聲,把已經等得有些散漫的將領們招呼到一起忙著整理袍服迎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