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世界各地各族都有內戰,隻是漢人打得最熱鬨頻繁,幾乎不帶停歇的,趕上改朝換代能把人口直接消滅一大半,很上癮。
“陛下,蒙古人也要玩命了!”杜文煥好像已經有點麻木了,不再覺得皇帝的命令太怪異。但他更關注的不是南邊,而是西北東三個方向。
“那些腦袋上戴紅纓的是蒙古主力?”洪濤端起望遠鏡看了看,也同意杜文煥的說法。前兩次蒙古人使用的都是輕甲騎兵,或者根本無甲,現在確實不一樣了。
西北東三個方向的蒙古騎兵前麵,齊刷刷的出現了一隊隊穿著鎖子甲、帶著金屬頭盔的騎兵。不用摸,僅用視覺就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的厚重和威壓。
“是重騎兵,邊軍們稱為紅纓韃子,每個大部落中也僅有少量,隻有在與敵人決戰時才會露麵。臣從未在邊關附近見過他們,看數量每邊不少於四五百,算得上拚死一擊了。”
寧夏副總兵出身的杜文煥對蒙古軍隊的了解遠超女真人,即便沒有親眼見過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看著那一層層隨風晃動的紅纓,眼睛眯縫著雙拳攥著,好像有些緊張。
“騎兵越重,在火槍麵前死的越快。通知各百戶,把火炮裝填好,隨時準備發射。”
見到杜文煥的樣子,洪濤本想再開導開導,告訴他今後的戰爭已經不是比誰家騎兵多、盔甲堅固了。可轉念一想,這麼說好像有點殘忍,還是做好最壞的準備,讓現實來說明一切吧。
最先發起進攻的不是蒙古重騎兵,而是南邊的大明邊軍。他們用步兵組成了一個個小方陣,前排舉著半人高的盾牌,後麵是如林的長槍,把步弓手擋在最後,不急不緩的壓了過來。
步兵剛剛靠近到300多米,另外三麵的蒙古重騎兵也動了,戰馬邁著小碎步在地麵上踩出不同的節奏。跑了百米之後節奏加快,逐漸混合在一起,發出了沉悶的隆隆聲,震得戰壕的邊緣不停掉土。
重騎兵的衝鋒確實很有氣勢,陸軍官兵也確實感受到了強大的壓力,連同杜文煥、丁順在內的軍官們人人麵色凝重,雙拳緊握。
反倒是士兵們相比而言更輕鬆,他們全縮在戰壕裡隻能聽見聲音,看不到景象,等於幾千名瞎子,再強大的威壓也是白搭。
“到150米再開火射擊!”然而讓軍官們最害怕的不是敵人,而是自己的皇帝,這命令下的僅次於扔下槍出去白刃戰。
從距離上算,麵對衝起來的騎兵也就能射擊兩輪,然後第一道戰壕就被突破了,又得掏出短槍準備近距離搏殺。
但常年的訓練和對軍規的習慣性畏懼,讓軍官們沒有猶豫,全部選擇了無條件執行。有些站在三道防線後麵,有些則站在壕溝裡,使勁兒咬住嘴唇克製內心的恐懼,計算著雙方的距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