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又一位帥才(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436 字 7個月前

“臣隻是學得了陛下的皮毛,實不敢當。”

“成啦,客套話到此為止,說說你此行前來的經過,軍中和路上可曾遇到麻煩?”

這時王承恩已經把馬凳和折疊桌擺好,地圖、圓規、直角尺等工具一樣樣碼放整齊,做好了開會的準備工作。洪濤也從廂車上爬了下來,一邊脫掉濕衣服一邊招手示意軍官們找地方坐。

“臣自打接到了陛下旨意,就以長距離行軍訓練為由先派參謀部率領一衛北上,控製了吳堡渡口,以供大軍由此渡河。

進入山西境內之後,大軍每過一處必先對當地官員軍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間或以聖旨威壓,再切斷驛道至少三日,以防消息走漏。

十五日後抵達大同,得知張秉忠調集了三衛人馬於一日前出關,遂留下一衛對其家屬、部將予以抓捕,因反抗死傷了百十人。而後大軍即刻出關,分成東西兩部繞開張秉忠部向北包抄。

哦對,宣府參將蕭如芷奉總兵麻承恩令,率兵在邊關巡視,在見到聖旨之後主動帶路,才令臣能不驚動張秉忠部悄悄繞到蒙古人身後,應記一大功!”

說起一路上的經曆,孫承宗又祭出了春秋筆法,困難麻煩一筆帶過,對當地官員駐軍能不提就不提,最終還不忘把功勞分給了宣府總兵一部分。

“孫都督赤膽忠心、有勇有謀,杜某心服口服。”這些描述聽在參謀們耳中可能不算什麼,但卻令杜文煥觸動頗深。

曾經當過副總兵的他很清楚孫承宗此行都做了些什麼,不管說得多麼輕描淡寫,控製地方官府、駐軍、截斷驛道、抓捕將領及其家屬,拿出任何一樣都是抄家滅門的大罪。

聖旨?對不起,根本不存在,頂多是皇帝的中旨。這種旨意說有用就有用,說沒用則沒用,完全要看局勢對皇帝有沒有利。

如果此行沒把皇帝救下來,那他孫家就是弑君誤國的罪魁禍首。即便把皇帝救下來了,此等行徑也極容易引發朝堂紛爭,最終能不能全身而退也是兩說著。

可孫承宗不光乾了,還乾得徹徹底底,一點餘地都沒留,更沒有主動在皇帝麵前表功。這可能就叫眼光和格局,人家比自己看得明白、長遠,且看準了就上,不帶絲毫猶豫。

怪不得叔叔一提起孫巡撫,言語中總是帶著滿滿的欣賞。真不是拍皇帝馬屁,確實有真才實學。這樣敢想敢做還能做成的人才,在朝堂裡極其少見。

李贄算一個、袁可立算一個、袁應泰算一個,目前的孫承宗至少得算多半個。這些人裡基本全都在前朝就入仕了,不是異類就是致仕要不默默無聞。

然後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他們到了皇帝手下突然成了治世能臣,且至今為止還沒出現因為功高蓋主而發生的互相猜忌、互相忌憚。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