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進攻,還要占據。所以在攻城時如遇抵抗,對城牆要少拿炮轟,更不能用炸藥。同時還要選出兩個衛留下駐守,以及具體人員安排。”
麵對蠢蠢欲動的眾將,孫承宗伸出手示意先彆急,後麵還有更關鍵的內容要講。以陸軍的裝備,進攻任何一座城市都不難,但事情沒那麼簡單,這次不光要攻下來還得守住,長時間駐守。
“陛下,此舉怕是要引發大戰,還望三思!”
第一個有不同意見的還是杜文煥,在興和城誘殺了土默特和鄂爾多斯兩部三萬多人,在他的想像中就已經很難以收場了,再北上攻打歸化城,無疑於火上澆油。
當然了,做為皇帝的報複行為此舉情有可原,理上更講得通。可是攻打和占據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更與報複沾不上邊。此舉很可能會引發右翼蒙古的瘋狂反撲,甚至左翼蒙古也會同仇敵愾。
大明朝廷很顯然還沒準備好與蒙古人全麵開戰,到時候從西到東幾千裡邊牆處處告警,彆說六萬陸軍,再來六萬也不見得夠用,更何況遼東還有個大金國虎視眈眈。
“遼東女真已然傷筋動骨,幾年之內無力西進。右翼蒙古也不足為懼,土默特與喀喇沁兩部內亂未平,鄂爾多斯獨木難支。此時若與大明纏鬥,無論輸贏,他們都將被左翼蒙古林丹汗吞掉。
隻要我軍能守住歸化城,再多方拉攏土默特和喀喇沁兩部,短時間內他們也很難與左翼蒙古言歸於好,合兵一處。
唯一需要關注的倒是林丹汗,左翼蒙古的察哈爾部在吞並了一部分兀良哈部落之後實力最強,再加上喀爾喀五部以及更北的科爾沁部,傾力一擊,兵力能達到15萬眾。”
做為陸軍參謀長,丁順看完了孫承宗的作戰計劃,再聽了杜文煥的擔憂,沒說成也沒說不成,而是先分析了一下蒙古各部的現狀,有喜有憂,態度不明。
“還有一支土默特部彆忘了,他們雖然距離歸化城很遠,卻與陝西行都司接壤,不可不防。”洪濤好像也沒最終拿定主意,跟著丁順一起充當起中間派了。
“將大同鎮交與臣守禦,由玉林衛、大同右衛出關至歸化城不過二百裡。隻要彈藥補給能跟上,來幾萬人馬也無濟於事。隻是青海的土默特部有些麻煩,鞭長莫及。”
孫承宗是堅定的主戰派,而且經此一役更對陸軍的戰鬥力充滿了信心,能在平原上以五千對三萬,哦不對,後期是四萬了,還有張秉忠的大同邊軍呢,如果不突降大雨也絲毫不落下風,要是再有座城池可依仗,還怕啥呢。
“青海土默特部不足為慮,他們雖叫土默特,卻與漠南土默特斷絕聯係很久了,又常年與南邊的朵甘思吐蕃各族爭鬥,此次應不會有大動作。”
杜文煥雖然不太讚同攻打歸化城,但遇到自己熟悉的問題還是願意如實闡述,以便讓皇帝知曉全局,最終做出正確決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