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 以理服人(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4100 字 7個月前

經此一役,鄂爾多斯部元氣大傷,不得已主動收縮牧區,把靠近大明邊牆的地區全放棄了,全族向西北遷徙,大部分北渡黃河集中到後套地區生活,隻有少部分還留在黃河南邊。

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部撤了,大明軍隊卻沒趁機北上,依舊守著邊牆,頂多時不時派輕騎出關巡視一圈。但空出來的草場並沒浪費,全由土默特部牧人接管。這時候大明陸軍也不出來燒殺搶掠了,雙方相安無事,一片和平景象。

9月份,殺胡口突然出來了上千陸軍,身後還跟著幾千衛所軍,一路向北去了歸化城,沿途還留下了一半左右。

過了幾天,附近的牧人才發現它們好像不是大明陸軍,更像勞役。每天都去一個地方勞作,搞得動靜很大,經常咣咣響,和打雷一樣。而後山上的大石頭就自動鬆散了,不費吹灰之力被鑿成小塊運走。

再過一段時間,距離殺胡口和歸化城不足50裡的山溝河穀中間突然出現了一座小城,雖然城牆不足一米高,但輪廓已然很清晰了。

築城,沒錯,漢人軍隊帶著勞役來關外築城了。還不止一座,看樣子從殺胡口到歸化之間少說也要有三四座。每座城的規模都不太大,卻都是用石頭壘砌的,看上去非常堅固。

如果等漢人把城全築好,再駐紮軍隊,那今後從殺胡口到歸化城就真成了通途,不派個萬八千的軍隊很難靠近。進而歸化城也就不再是孤懸塞外,有了殺胡口的補給線路,幾萬人都難以攻陷。

局麵至此已經很明顯了,大明皇帝根本不是派兵幫土默特部震懾鄂爾多斯部,而是來了個一箭雙雕,以此為借口打算長期賴在歸化城不走了。

對於在歸化城和殺胡口之間建城的事情,順義王卜失兔壓根兒也不知情,等他聽說了再帶人去看,三座城的牆已經起來兩米多高了。當即找到了歸化城陸軍最高將領杜文煥,找出各種理由想阻止。

“順義王,陛下此舉也是為了土默特部好。如果不能保證商路通暢,又怎會有如此多商隊前來歸化城。沒有商隊,你就收不到商稅,沒有商稅,你拿什麼入股毛紡廠呢?

凡事要向前看,土默特部的草場白送大明也沒用,可在彆的部落眼中卻是寶貝。沒有大明軍隊在此駐守,不光鄂爾多斯部會卷土重來,東邊的喀喇沁和察哈爾也會垂涎欲滴。

我們漢人祖先說過,當一個小孩子手裡拿著一塊金子出現在眾人麵前時,他就是所有人攻擊的目標。眼下土默特部正像個孩子,占據了這麼大片肥沃土地和草場,太危險啦。”

對於卜失兔的到來,杜文煥已經等了半個多月,和參謀們編了一肚子的道理,終於有了發泄的機會,馬上就滔滔不絕起來。

這時候他終於明白皇帝為什麼在私下裡那麼多話了,當一方足夠強大時,與弱者講道理不光不枯燥還很有成就感。怎麼說都有道理,即便沒道理對方也不敢反駁,然後就成了有道理。

比如現在,統領著十幾萬人口,掌控著三萬騎兵的土默特首領,在自己麵前就像個剛剛入學的蒙童。自己明明就是想占著歸化城不走,他卻半個不字也不敢說,還得做出認真聽並深以為然的表情。

而皇帝的話也同時響起,想不想跟著我去世界各地轉轉,一路向西打到歐羅巴大陸去,讓當地的國王和王後伴舞!

以前對這些聽上去像神話故事的場景根本沒感覺,但現在必須信了。隻要皇帝在、陸軍在,這個場景就不太遠了。給多少錢、升多大官都不換。人生至此,夫複何求!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