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開放了海貿、設立了海關、加強了海上剿匪緝私,這一連串政策下來,搞海貿的商人、產品大量出口的工廠作坊、大量進口原材料的產業都被盤活了,連帶著關稅猛增,地方官府和中央朝廷皆受益。
唯獨原來仗著權勢獨霸海上走私和壟斷進口貨物的官僚資本受損了,他們不光失去了壟斷地位,還要遭受海軍的嚴厲打擊,人財俱失,不急眼才怪。
新政解放了農民,從自耕農到佃戶的稅糧連年下降,還可以開墾荒地種植新的農作物抵稅,或者投入農莊合作社,有了好幾種選擇,不再受士紳豪強大地主的控製。
新政還創造了新的階層,工人。與傳統的工匠不同,工人更自由也更簡單,可以大批量複製。同時也更依賴於新政,沒有大量工廠的存在就沒有他們生活的土壤。
新政的最終結果是盤活了地方經濟,讓白銀有效的流通了起來。舉個簡單的例子,昌平毛紡廠的股份大部分是由六部九卿占有,但真正掏銀子的並不是他們,而是依附他們的士紳豪強大地主。
這些銀子如果藏在自家地窖裡,除了氧化什麼作用也不會有,沒有新政也不會有那麼多放貸的機會。但拿出來投資毛紡廠不光每年能分紅利,同時還解決了上千工人生計,讓他們都有了口比較安穩的飯吃。
因為有了毛紡廠,喀喇沁和土默特兩部的牧人也多了一筆額外收入,而類似的收入再多點,他們可能就不會選擇南侵了,能靠剪羊毛吃飽飯,誰又樂意提著刀去拚命呢。
其實好處遠不止如此,毛紡廠的產品出來後,不管南下還是北上都需要運輸,這又等於養活了裝卸工和船工。到了地方還要售賣,於是批發商和零售商也有了利潤可賺。如果要出口的話,海商和海關又得再收入一筆。
看,本來是要埋藏在地窖裡不知道啥時候能放出高利貸的銀子,隻需拿出幾萬兩、十幾萬兩,算準了機會建個工廠,不光自己可以賺到大筆回報,還能為成千上萬百姓提供好處,也包括朝廷和國家。
按照景陽皇帝的說法,這叫社會責任。按照古代聖賢的說法,這叫達則兼濟天下。反正不管聽誰的吧,都是利人利己還利國的好事兒。
和新政比起來,官僚資本的經營方式就不那麼美好了。他們是用權力壟斷市場,然後吃獨食,恨不得把自己撐死,同時也把社會各階層全差點餓死,屬於損人利己的範疇,高下立判。
但話又說回來了,壟斷是真香啊,隻要吃上這口飯,什麼都不香了。誰若是想打破壟斷的飯碗,誰就是不共戴天的死敵,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共存的可能。
而景陽皇帝推行的新政,表麵上看是讓利於民,實則是在挖官僚壟斷產業的根,是打著創造新利益的幌子,進行利益的重新分配。
隻不過他做得比較隱晦,利用了諸多手法掩人耳目。剛開始可能沒多少人能搞懂,但紙總有包不住火的時候,隨著新政逐漸形成了規模,本來麵目也就蓋不住了。
雖然此時皇權已經如日中天,無人再能隨意撼動,可為了保住自身利益,遇到機會還是有人願意也敢於鋌而走險的,無它,利益太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