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與外邦交往的問題,今後肯定要和朝中重臣們進行溝通。該裝慫的時候必須裝的比誰都慫,該拔份的時候也要有大哥的霸氣。
禮法不是說不好,但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人家根本就不認同你這套東西,你還小心翼翼的遵守,甚至為此舍棄了應得的利益,那就是傻了。
“臣願跟隨陛下北征上都!”李如樟在這方麵就比較想得開,因為他本身就不是士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沒那麼重,反倒是能恢複祖先的榮耀讓他更興奮。
“噯,眾卿先不要急著規勸,朕沒有禦駕親征的打算。小小一座上都城,李都督手到擒來,也犯不著讓朕風餐露宿的跑一趟。
拿著朕的手諭交給白洪大台吉和卜失兔大台吉,再讓歸化城守軍做出向西進攻鄂爾多斯部的舉動,他們想不答應也洗刷不掉勾結漢人的嫌疑。
丁順也跟著去,讓他與卜失兔私下聊聊蒙古各部的未來。林丹汗有野心不假,但蒙古各部中也不隻有林丹汗是黃金家族血脈。隻要條件具備、時機合適,憑什麼彆人就不能成為蒙古大汗呢?
朕以為挫敗林丹汗西進的企圖,恰恰就是卜失兔大台吉統一蒙古右翼的契機。做為盟友,大明很願意在西征鄂爾多斯部的行動中助上一臂之力。”
李如樟這一表決心,又讓在場的總參軍機們一片嘩然。洪濤趕緊承諾此次自己不隨軍出征,才算讓場麵平靜下來。不過沒多會兒,大殿裡再次傳來了竊竊私語聲。
太不要臉了!趁火打劫跑到人家建城就夠齷齪的了,居然還堂而皇之的挑撥人家兄弟倪牆,卻口口聲聲說是為了人家的家庭和睦。
給這樣的皇帝當臣子,靈魂時刻被鞭撻,人性時刻被蹂躪,對世界的認知時刻被刷新,道德時刻被拉低。可是國家又肉眼可見的強大起來,百姓也有衣食無憂的希望了。
到底是修身重要呢,還是治國重要呢?曾幾何時,這兩個遞進關係的概念,愣是被皇帝硬生生拆分開來了,好像並不關聯。
“不過朕確實要去南方轉一轉,親眼看看新政的效果,才能決定是再加大推廣範圍和力度還是需要緩一緩彌補不足。
尤其是安南和呂宋要重點看看,這兩個地方對大明沿海地區的意義非常大,當地民眾又不曾完全歸順,不能掉以輕心啊!
眾愛卿留守京中,以總參謀部長袁可立、司禮監掌印王安監國,總參軍機輔之。朕會留下中旨於皇後處,若遇意外,請皇後發還一看便知。”
連續吃了好幾驚,當皇帝宣布要去南巡時大臣們都有點疲遝了,沒人提出太激烈的反對意見。好像也都認為皇帝是該去南邊轉轉了,看看帝國的全貌和親手締造的新政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對今後執政有利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