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郎中正帶著工匠考察黃河與長江,說要在河麵上架一座大鐵橋,讓軌道貫通大明南北。”
“嗬嗬嗬……誌向還挺大。召他回來吧,先彆貫通南北了,把富峪城、八卦城、歸化城先給朕用軌道貫通嘍。”
聽聞熊三拔要造跨江大橋,洪濤笑得更開心了。自己並沒費什麼心思,就把一位虔誠的耶穌會傳教士變成了工程師,這就叫知人善用,雙贏!
不過這次不能由著他的愛好來了,大跨度橋梁的設計方案自己有,但短時間內用不上,眼下有更需要他的地方。
“眾位愛卿可還有要事?如果沒有太緊要的留著明天再議,朕奔波勞累了幾個月,連皇後還沒見到呢。”
隻要邊境不出問題,洪濤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至於說在離開京城這段時間裡有沒有大臣私下搞小動作,也不能公開聊,必須偷偷摸摸的進行。
“啟稟陛下,臣這裡剛接到安南國王阮香江的奏折,其中提到了將其小女送入宮中為妃的事情,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可是越想散會越有人添亂,禮部尚書楊嗣昌又站了起來,帶著一股子似笑非笑的表情,提起了一件私事。
“哦,朕在峴港見到阮香江時聽他提過此事。嗯……這樣吧,由葉大學士主持,眾愛卿幫朕拿個主意,是否準許聽你們的。
順便也連朕從呂宋帶回來的女子一並討論了,人現在宮內由王承恩教授禮儀,詳細情況問他就是了,朕先走一步!”
在禦前會議上公開討論後宮人選,洪濤真覺得有點浪費精力。但看到大臣們一個個如同打了雞血般的表情,就知道反對會引來多少非議。索性把權力送出去,也讓他們做次主,省得老說自己太霸道。
洪濤放心了,可有人不甘心。左翼蒙古大軍這次西進沒有占到任何便宜,林丹汗把一腔怒火全轉到了大明頭上,同時也注意到了富峪城重要性,決定拔掉這根紮在軟腹上的小刺。
就在洪濤回京之後沒幾天,東北都司的戰報再次傳來。左翼蒙古和女真共同出兵圍攻富峪城,據駐守當地的第一衛估算,兵力超過了2萬。
東北都司參謀部接到戰報之後沒有馬上增派援軍,而是派遣了幾波遊騎出關打探敵情,同時將軍情火速送往陸軍參謀部,並附上了意見,一句話,不理不睬、靜觀其變。
陸軍參謀部在看過戰報之後,馬上轉呈總參謀部,同時也附上了意見,這回更少,隻有兩個字,附議。
“確定有女真軍隊參與?”洪濤拿到這份戰報時,總參謀部和陸軍參謀部正在開會研究對策。他連地圖都沒看就提出了問題,神情中好像還有所期盼。
“戰報不是從富峪城送出來的,是附近的觀察哨。負責攻城的敵軍以重裝步卒為主,且裝備了火炮。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再過兩三個時辰還會有戰報送來,到時候就能知道詳情了。”
李如樟對富峪城的駐防情況比較了解,所以態度更是不慌不忙。這座城不光修建的很堅固,防禦火力布置的很凶猛,而且還利用地勢做足了預警,周邊5裡和沿途設立了幾十個觀察哨,即便遭到圍困也不會失去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