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誰出使朝鮮無關緊要,那隻是個信號而已,明確表達了大明朝廷的態度,給朝鮮的叛賊們吃顆定心丸。
具體的行動計劃和步驟早就和金圭商量好了,他此刻應該已經返回了東城兵馬司的院子,老老實實等著過堂結案。
然後拿著馬車行給的賠償大搖大擺走出去,在幾名朝鮮同伴的眼皮子底下繼續在京城裡找關係、走門路,忙活那些不可告人的買賣。
“陛下,如此一來怕是要將本朝陷入其中,還望三思!”
聽到皇帝的安排,一眾朝臣終於算是明白了,啥商議啊,又是單方麵的宣布結果。皇帝早就算計好了,還安排好了,根本沒打算和任何人討論。
也不對,還是找人商議了,看袁可立那副古井不波的神情,還有一眾參謀們的做派,彆問啊,肯定知道並參與了。
可憐又可歎,堂堂大明重臣混到如今居然頂不上一群毛頭小子,連參與談論國家大事的資格都沒了,完全成了應聲蟲,皇帝怎麼吩咐就怎麼做。
還不能敷衍拖延,否則分分鐘會被東廠番子拿著賬目核對家產,甚至不能辭職,隻能任勞任怨的拉磨,直到拉不動為止。
甘心嗎?肯定不甘心,越是家世淵源、名聲顯赫的大臣越不甘心。兵部尚書王在晉馬上提出了不同意見,試圖證明自己不是應聲蟲,還有腦子和尊嚴。
“王愛卿多慮了,朝鮮李氏不傻,朝鮮大臣們也不傻,搞這麼大動靜,想一丁點痕跡都不留是不可能的,紙裡包不住火。
朕不在意讓朝鮮臣民記恨,索性大大方方的承認,就是大明看李琿不順眼,就是不想讓朝鮮脫離大明的掌控,就是要讓朝鮮永遠臣服在大明腳下!
大明海軍不光要在漢江口耀武揚威,等李倧登基之後還會在他們的京城裡建造使館、在漢江邊建造碼頭,讓大明朝廷的官員和海軍常駐,時時刻刻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乾涉他們的朝政,鎮壓任何反對大明的勢力!
等朕解決了女真和蒙古,朝鮮就會變成大明的第十六個省。為什麼是第十六個呢?,難道除了呂宋特區還有其它地方被納入了大明版圖嗎?
告訴諸位一個好消息,安南阮氏已經向朕明確表態要將安南全境並入大明版圖。隻待他將北方的鄭氏擊敗,就會上疏朝廷提及此事。
屆時我這位老丈人會帶著兒子遷來京城安家,並在朝中任職。到時候該派誰去安南做布政使、按察使,諸位都要提前有個思想準備,彆總等著朕一言九鼎。
朕之所以要提前公布此事,是要給諸位提個醒,除了安南、朝鮮之外,今後還會有更多地方和國家納入大明版圖。與其爭論該不該,不如多想想如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