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還指望科爾沁部能網開一麵,現在看起來老丈人也與明軍同流合汙了。這倒也不是太意外,大形勢如此,連林丹汗都扛不住,指望一直偏居一隅與世無爭的科爾沁部力挽狂瀾太不現實。
在更北邊的群山之中還生活著一群女真部落,可依舊不能投奔。那些都是被父親和自己哥哥們趕跑的野人女真部落,與明人、朝鮮人、蒙古人相比,他們才是建州女真各部不死不休的世仇。
“那、那、那和他們拚了,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年輕的阿濟格倒是條有血性的漢子,性格彷佛山林裡的野豬,遭到傷害後會愈發凶猛,拚命掙紮,不死不休。
“……算了吧,拚光了八旗子弟,建州女真就永遠站不起來了。你去找扈爾漢,讓他想辦法與明軍將領聯係,就說我要和談。
彆衝動,當年阿瑪也是一邊給明軍做事一邊積攢力量的,如果人都拚沒了還拿什麼當本錢?快去,赫圖阿拉陷落的消息很快就會傳開,等明軍開始大舉進攻想談也沒機會了!”
如果往前倒退十年,皇太極可能也會像阿濟格一般充滿了血性,寧死也不願向敵人低頭。可是隨著年齡增長和地位的變化,牽掛越來越多,血性不是沒了,而是越埋越深,輕易不會爆發。
現在的局麵很明顯,麾下僅剩的三萬多八旗精銳已經成了籠中困獸,隨著包圍圈越縮越小,會被一點點消磨乾淨,即便是想拚命也得能拚上才成。
靠著群山和密林的掩護,八旗兵勉強能擋住明軍的攻勢。可一旦發起反攻,等於主動暴露在火槍和火炮麵前,會被當成兔子一般成片成片打倒在地。
向南或者向北去和朝鮮、蒙古人拚命?這種傻事皇太極是堅決不會做的。冤有頭債有主,大金國之所以落到如今的地步,真不是朝鮮和科爾沁部的錯。他們臨陣反戈也是無奈之舉,全是被大明逼的。
如果自己帶著八旗兵去與朝鮮和蒙古人拚命,大明皇帝保證不會急著趕過去幫忙,而是會笑得合不攏嘴。不管哪方損失巨大,都對大明有極大好處。
能讓罪魁禍首幸災樂禍嗎?堅決不能!秉承著死也要惡心你一把的原則,做為部落首領是時候做出正確決定了,
如果能用投降和自己的性命換取更多女真族人的活路,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但必須要投降明軍,漢人有禮法和完備的法律約束,不喜歡亂殺,隻要把自己抓住大概率不會殺俘。
當然了,現在的大明皇帝是個異類,行事風格陰險詭異狠毒,到底會不會接受投降也存在很大風險。碰碰運氣吧,事到如今也隻能撞大運了。
景陽十七年(1621)春,大明、朝鮮和內蒙古聯軍總計十一萬眾,從西、南、北三個方向將女真主力團團圍困在撫順以東的群山中。
曆經一個半月的鏖戰,女真首領巴布海戰死在首都赫圖阿拉,繼任者皇太極深知突圍無望,遂率領二萬七千殘部向大明陸軍都督李如樟投降。
從景陽十年八月建國號稱帝到景陽十七年三月國都淪陷主力投降,大金國隻持續了六年半時間。原屬大明的遼東鎮,時隔七年再次回歸帝國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