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安置……說著容易,女真人善於打獵采集,不怎麼會耕種,長城之內哪兒有那麼多獵戶可當?如果不為其留有生路,等於是給各州府縣埋雷。
用不了多久全變成流民了,在饑餓的趨勢下老弱婦孺一樣能殺人越貨,到處禍害,還不如直接全殺了呢。
“朕有個想法,說來讓兩位聽聽是否可行。福建、廣西、雲南山多地少,人口凋零,但隨著甘蔗、橡膠樹、可可樹、金雞納樹的大量種植,山地會逐漸變成種植園,到時候反而極度缺乏勞動力。
一邊是朝廷需要的物產,一邊是無人可用,白花花的銀子看得見拿不到手,不光百姓們著急,朕心裡更急。
實際上不光福建、廣西、雲南缺人,小琉球、呂宋、安南、遼陽同樣也缺人。放著好好的土地無人開荒耕種,而朝廷手裡卻拿不出足夠的土地獎賞士兵,簡直就是天理難容!
所以朕在想為何不把女真族人放到需要的省份去開荒土地、修建道路。這樣一來,他們獲得了養活自己的生路,朝廷得到了一部分耕地和稅收,豈不是兩全其美?
噯,先彆插話,朕知道你要說什麼,禍亂地方對吧?朕也想了對策,就拿這些女真族人舉例。他們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生產生活,現在要改一改了。
每五戶俘虜配兩戶苦役犯組成農莊,再由銀行發放貸款讓其購買農具、種子和糧食,送到指定區域開荒。開墾出來的土地一半上繳朝廷,一半留下自用。若是有種植園主雇傭,可以酌情減免貸款利息和稅賦。
從北地遠赴南地,舉目無親,又有活路可走,隻要當地官府不以死相逼,他們為何要作亂,又該如何作亂呢?
另外朕還打算將八旗軍編入陸軍,經過訓練之後專事騎兵。如果作戰英勇立下功勳,也可為其家庭贏得更好的生活。隻要上官不苛求虐待,有家人為質,應無反叛之危。
如果此法可行,將來可以照例遵循,用來解決族群始終無法歸心的問題。一律分散安置,南北東西對調,大範圍遷徙。久而久之語言相通、風俗相近、再通婚結親,與漢人無異!”
俗話說的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有了明顯代差的武器和作戰方式,大明軍隊可以在數量處於劣勢時比較輕鬆的擊敗世界上任何國家和民族的軍隊。
但打敗之後的占領和治理問題卻很難再借助武器優勢,必須要嘗試和總結出一套適應性強、效果顯著、副作用小的辦法。
想解決問題,第一步是找到關鍵點,這時候就要祭出以史為鏡的辦法了。縱觀古今、橫看中外,通過分析、比較和總結,化繁為簡、去偽存真。
最終會得出一個結論,不管國家多大、多強盛,早晚都要在內部鬥爭中衰弱解體。而民族問題,是最容易引發內部鬥爭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