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 蘭州工業基地(1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2372 字 1個月前

整整一年,洪濤幾乎什麼都沒乾,一心一意的推行《鹽法》、清理江淮和浙江官場,除了隔三差五在禦前會議上與一大群官員耍嘴皮子鬥心眼,就是奮筆疾書,用各種筆名寫文章往報紙上發表,製造輿論,順帶著給大明百姓洗腦。

當然了,這隻是表麵上的平靜,暗地裡則是在緊鑼密鼓的排兵布陣,醞釀著一場更大規模的戰役。在總參謀部的案卷裡,稱為十萬大山計劃。

九月份,駐紮在宛平的陸軍第十六衛悄悄前往大沽口,踏上海運都司的武裝貨船,經過二十多天航程,不聲不響的在峴港登陸。

他們將在此與阮朝軍隊混編,進行半年的環境氣候適應訓練。然後擴編成三個衛,在阮朝軍隊的配合下北上,向黎朝鄭氏發起總攻。

這一戰的目標是統一安南全境,然後以升龍府為基地,征發安南和雲南土著,再加上幾萬女真俘虜,沿著臨安府、澄江府修築通往中慶(昆明)的驛道。

順道也震懾一下當地的各族土司,如果發現有陽奉陰違、不聽號令者即刻武力清除,將土地和人口分給積極配合的土司。

然後再以中慶為基地,征集附近的各族繼續向北修路,一直修到四川行都司建昌為止。與之前的策略一樣,誰不配合就滅了誰,然後把土地和人口給積極配合的。

按照洪濤的命令,十萬大山行動一經啟動,就彆怕動靜大,如果有必要,該屠城屠城,該屠村屠村,不分蕃漢,誰礙事誰就是敵人。

當然了,能留活的更好,全都運到升龍府。熱帶地區容易讓人火氣大,裝上海船運往遼東、河套等地涼快涼快,與當地願意耕種的蒙古牧民編成農莊,在軍管狀態下乖乖墾荒吧。

為什麼要從安南入手,拿雲南開刀呢?這就是十萬大山計劃的第一步。洪濤仔細研究過,把地形複雜、各族混居的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分成了兩個檔次。

其中貴州、廣西和湖廣的部分地區被劃為次要一檔,它們雖然也是以山地為主,且各族數量挺多,但都不靠近邊境,沒有夥同外人禍亂國家的可能,威脅比較小。

而四川和雲南不光地形複雜、各族數量眾多,還靠近邊境。一旦亂起來勢必引來外部勢力介入,相對而言危險性比較高,是主要地區。

那該怎麼解決這兩個地區的問題呢?核心依舊是南北大遷徙,但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先能完全把控。想要把控,就得派駐軍隊,軍隊需要後勤補給,能有效補給除了水運就是陸運。

從內陸地區前往川西和雲南,不光要翻山越嶺,距離還遠。相反的,如果從安南的升龍府出發,距離反倒更近。

升龍府有紅河入海,用海船能非常方便的運送貨物,把這裡當做後勤補給基地要更為方便快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