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說大明皇帝就這麼善良,真瞧不得安南民眾受苦,挖空了心思非要幫一把嗎?對於這件事,從大明到安南都有討論。有說心係天下蒼生的,有說沽名釣譽的,有說錢太多沒地方花的。
但其中有個規律,階級越接近統治者的越不讚成景陽皇帝是個大善人。反之,中間和底層百姓,大多相信皇帝天生善良,不光要救大明百姓,還要連鄰居的百姓一起救。
那皇帝的行為到底是救人還是害人呢?其實這件事就不能用簡單的正與反、黑與白、對與錯來評價了。
身處不同的階層去感受,站在不同角度去觀察,抱著不同理念去思索,得出的結論也不儘相同,甚至相反。
具體點說,從安南普通民眾的角度看,肯定是賺了。俗話說的好,大樹下麵好乘涼。如果僅作為藩屬國,安南會被大明吸得骨頭渣滓都不剩。統治階級無所謂,中低層民眾全是受害者。
現在好了,成為了大明子民,就像是後世的墨西哥普通人,不用鑽地道爬圍欄,也能獲得美國國籍,拿到和美國人一樣的待遇,誰能說不好呢?
統治階級和大地主肯定說不好,因為權力沒了,就算給個內閣首輔當也不如在安南當國王舒服痛快。古人說的好,寧為雞頭不當鳳尾,就是這個道理。
但麵對大明的強勢,安南的統治階級和大地主們沒有拒絕的能力。同意了還能保住家產,繼續過富足的生活。不同意,連人帶錢就啥都沒了。何去何從,一目了然。
站在大明皇帝的角度,也是賺了。安南的戰略位置很重要,想對中南半島下手,必須先有個前進基地,最容易獲得的就是安南。
而安南的農業相對來講也比較發達,無論種植稻米還是橡膠樹、可可樹,都有天然的優勢。
隻要投入資源足夠,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與呂宋島一起成為大號糧倉,極大緩解了北方糧食不足的局麵。
要是站在大明官員的角度,那就不太好說了。有人不喜歡也不習慣現在的政策,會覺得雞肋,麵對多出來的工作崗位,也會視為流放。
有些官員願意融入新政,就不會太在意任職的遠近,反而覺得是個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站在大明百姓的角度嘛……沒法站,因為大明百姓九成不知道安南在哪兒,更不會關心那裡發生了什麼。隻會因為朝廷打了勝仗,彆人說好,那就跟著說好,具體哪兒好不知道。
隻有一部分商人會覺得真好,和安南的富戶一樣,多了一個投資掙錢的渠道,多了一個做生意的地區,買賣的稅款降低了,為啥不好呢?
另外大明軍方也會覺得好,平白無故多出幾萬熟悉熱帶叢林的青壯士兵,省大事了。而且以後每年都能提供幾千兵源,簡直就是源源不斷的大兵營。
有了這些士兵的加入,將來不管是進入廣西、貴州、雲南、四川作戰,還是遠征南洋、西洋沿海地區,都降低了不少難度,還不用擔心反叛,全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