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為什麼林丹汗和西土默特部打不過大明軍隊嗎?也是因為讀書不夠。火槍和火炮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漢人從娘胎裡帶出來的,而是通過讀書讓腦子靈活,然後創造出來的。
這些就是朕可以帶給牧人們的利益,不是施舍不是慷慨也不是天意,是相互交換的結果,就像是做生意,雙方都合適了,才能成交。
能不能不和朕做生意呢?不能!因為朕很強大,隨時可以調動幾萬甚至十幾萬拿著火槍、推著火炮的軍隊,守護著數量更多的工匠把八卦城那樣的城池,一口氣修到哈拉和林乃至更北。
你們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想必應該記得當年的蒙古是如何統一漠北的。那就再設想一下,如果你的部族恰好擋在路上,該怎麼選擇?”
洪濤真把實話說出來了,還不婉轉,甚至將此時的大明帝國比作成吉思汗,統一全蒙古的野心昭然若揭。然後指了指負責翻譯的參謀,示意他不要瞎琢磨,原文照譯。
“……日月汗還不是成吉思汗,蒙古各部也不是孤軍奮戰。如果喀爾喀與瓦剌聯合起來,明軍就算再厲害也不可能把城池修滿戈壁大漠,誰輸誰贏還不一定!”
額列克聽得很仔細,有不確定的詞句還要和參謀反複詢問。越聽臉色越嚴肅,最終給出的回複也很強硬,好像並沒被嚇住。
“朕並不想當成吉思汗,他隻知道征戰和摧毀,卻並不懂和平與建設,這也是蒙古帝國四分五裂的根源。
征戰雖然可以很快獲得戰利品,卻無法長久,當能搶奪的族群、部落和國家都被搶光之後,又該怎麼辦呢?
大明不一樣,征戰和掠奪隻是手段,不是目標。朕會開辦工廠,能生產出更多值錢的產品。朕還會做買賣,把產品通過大海賣到成吉思汗都沒到過的國家,換取更多東西,再拿回來分配。
就像戰利品一樣,官員、將軍、勳貴們拿的多,軍人、商人們少一點,百姓和牧人們再少一點。
但戰利品需要死很多人,是一次性的。工廠的商品卻每天、每個月、每年都在生產售賣,大明子民也就每個人都能分到。
如果朕把這番話去說給瓦剌部的首領聽,你猜他們願不願意試試呢?有可能會,也有可能不會。
但朕冒的起這個風險,外喀爾喀各部不一定冒的起。朕手裡沒有那麼多戰利品可分,隻能在瓦剌和外喀爾喀之間選一個,另一個的結局你應該能猜到。”
洪濤也不打算靠虛張聲勢嚇唬誰,之所以和額列克說這麼多是因為他比卜失兔、白洪、奧巴更聰明,與聰明人討價還價不需要太多假話。
當然了,也不能句句真話,說一半留一半就比較合適。比如將來要把蒙古各部都同化、大遷徙之類的計劃就不提了。以後實施的時候,還得說人家沒問,並不是故意欺騙。
所以說政客就沒一個好東西,不管誰坐在這個位置上都要瞎話連篇、腹黑加缺德,否則就是不敬業,害人害己還誤國。